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土拉河,东至乌克库木尔,西至拜图接本部中右旗,南至布蕴奎接军台,北至车根察罕诺尔。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八年(1719)原协理旗务之辰丕勒多尔济随哲布尊丹巴入觐,请编所属别为一旗,允之,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子三都布多尔济以随军征阿睦尔撒纳,追擒青衮咱卜等军功,封辅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诏世袭罔替。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土拉河,东至乌克库木尔,西至拜图接本部中右旗,南至布蕴奎接军台,北至车根察罕诺尔。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八年(1719)原协理旗务之辰丕勒多尔济随哲布尊丹巴入觐,请编所属别为一旗,允之,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子三都布多尔济以随军征阿睦尔撒纳,追擒青衮咱卜等军功,封辅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诏世袭罔替。
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时在总督府下设置的专门统治高山族人民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施所谓“廓清蕃地五年计划”而于1910年设置,随后又在各地增设“蕃务课”(后改为“理蕃课”),以加强对高山族人民的镇压和
见“旱金莲”(1079页)。
即“小辽水”(150页)。
畲族古称之一。畬字读音“余”或“奢”。意为用刀耕火种方式新开垦二、三年的田地。始见于南宋末年刘克庄《漳州谕畬》一文,指居住在今福建漳州一带的畲族先民,其人自认为盘瓠王之后,代代相传,繁衍至今,有族谱、
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马差之人”。准噶尔部承办汗或大台吉一切蒙古包及搭支帐房等事务的官员。后形成库图齐纳尔鄂拓克,由5宰桑管辖。约4千户。
见“蔑儿乞”(2442页)。
土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过此节。传说土家士兵在一次征战中,途遇河水暴涨,涉水难行,恰有水牛游来,大家拉着牛尾巴过了河。人们遂定此日,即四月十八日为节。杀猪祭祖,宴请宾客。女儿回娘家,女婿拜岳父母
见“耶律石柳”(1308页)。
即“尼雅”(764页)。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3独奏州之一,仅知其领花山1县。州治故址众说不一,或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哈尔巴岭一带;一说在渤海“旧国”之地(即今吉林省敦化县境);有说在今辽宁铁岭县地区。辽灭渤海后,其民部分被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