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东至温都尔西里接军台,西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南接乌喇特中旗,北至额尔德尼陀罗海。有佐领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达赖岱青孙礼塔尔归附,次年,授札萨克。乾隆二十一年(1756),礼塔尔孙达什丕勒以捐驼马助军功,赐贝勒品级,寻晋郡王品级。卒,子德沁喇木丕降袭贝勒。五十七年(1792)降镇国公,世袭。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东至温都尔西里接军台,西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南接乌喇特中旗,北至额尔德尼陀罗海。有佐领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达赖岱青孙礼塔尔归附,次年,授札萨克。乾隆二十一年(1756),礼塔尔孙达什丕勒以捐驼马助军功,赐贝勒品级,寻晋郡王品级。卒,子德沁喇木丕降袭贝勒。五十七年(1792)降镇国公,世袭。
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明昌三年(1192),世宗长子完颜永中由并王进封,后判平阳府事,六年五月,以罪赐死。
即“冶熙但璧呢玛”(1120页)。
1754—1835清朝大臣、学者。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字湘甫。翻译生员出身。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军机章京。后擢内阁学士、副都统。五十年(1785),以办事大臣赴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管
古族名。清至民国时期对部分仡佬族的称呼。一说为打铁苗。主要分布在贵州平远(今织金县)、永宁(今关岭、晴隆一带)。详见“仡佬族”(572页),“仡僚”(571页)。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高梁河位于辽南京(今北京)之北,今北京城-西北西直门外仍存高梁桥名称。辽景宗保宁十一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军亲征北汉,时北汉臣服契丹,契丹出兵
?—6367隋代回纥第二代首领。药罗葛氏。※特健俟斤子。才勇有谋,嗜猎射,善战,临战对敌,必身先士卒,所向皆破,为众所畏服。早年与父不知,被逐。约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被族人拥为首领。依仗其母乌
见“太和宫”(273页)。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境。牧地在河套北岸,噶札尔山之南。东界茂明安及归化城土默特,西及南接鄂尔多斯,北邻喀尔喀后翼旗。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天聪七年(1633),成吉思汗弟哈撒儿
见“纳若”(1266页)。
参见“提其辽”(2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