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川规范彝文

四川规范彝文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音点的819个音节。据统计,819字的平均每个字笔画为3.5画,次高调字在中平调字上加附加符号表示。《彝文规范试行方案》于1975年12月经四川省委批准后,1976年起在四川省彝族地区试行,效果较好。一般没有学过彝文的彝族干部和群众,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以达到扫除文盲的要求,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正式推行。规范彝文在使用过程中,正确解决了正字法原则、新词术语规范原则等重大理论问题,使彝文的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在省、州、县建立了各级领导机构,大力推行规范彝文。在成人教育方面,截至1991年已有9个县扫除了文盲。脱盲人数已超过四川省成人应脱盲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四川广大彝区,已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的彝汉语教学体制。与此相配套的文教、编译、出版、广播、电影译配、古籍整理、文艺创作和演出等方面,规范彝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央、省、州各级重要会议文件,都翻译成规范彝文,彝区的许多重要文件、布告、通知、牌匾、商标等都用彝汉文对照,规范彝文已深入凉山彝区的每个角落,它在大小凉山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别作垧、日。北方方言。耕地面积的单位名。《柳边纪略》载:一“晌者,尽一日所种之谓也”。《黑龙江外记》载:“关外田土以晌计,一晌,六亩余,黑龙江亦然。”但各地耕作、播种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一个人在一

  • 格当库伦

    见“崇寿寺”(2060页)。

  • 永昌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阿鲁盌斡鲁朵”(“阿鲁盌”意为“辅佑”,“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

  • 圪儿海

    即“乞儿诺尔”(123页)。

  • 花教

    汉籍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的俗称。因寺院外墙饰以红、白、黑三色花条,故称。藏传佛教文献多不用此称。详见“萨迦派”(2007页)。

  • 固噜扎布

    ①(?—1691)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丹津子。初号额尔德尼台吉。驻牧克鲁伦河南鄂罗赖。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母达吉纳哈屯归清,附牧于乌珠穆沁界地哈尔吉勒岱喀喇瀚海。三十

  • 涅仲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涅巴会议”的职司之一。常设一人,多由※“荒扎”(小头人)或荒扎子弟充任。负责管理“涅巴会议”的文件、档案等事务。

  • 珠敦卫

    见“竹墩卫”(789页)。

  • 播州杨氏

    贵州44大土司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南诏陷播州,太原人杨端应募入播,授武略将军,据播州地,世袭其职。5传至扬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嗣,官至德州刺史。又7传至杨轼(第十二代),子杨粲袭职。累官沿边

  • 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牛儿宗”一译“内邬宗”。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牛儿宗寨官喃哥藏卜与其他地方首领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予钞、币等。十一年(1413),明中官杨三保使乌思藏还,奏使藏见闻时,遂置此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