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家族

土家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大庸、吉首、花垣,湖北西南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四川东南部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贵州东北部的铜仁、思南、江口等地。人口5704223人(1990年)。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大多地区通用汉语、汉文,无本民族文字。一说源于秦灭巴后,迁入湘鄂川黔之巴人或廪君之后;或称由湘西地区土著与进入之巴人、汉人融合而成;又谓因与云南彝族有相同习俗,源于唐中叶之乌蛮。今多数学者认为其先民与古代巴人有渊源关系。秦汉以前居于巴郡、南郡(荆州地)。两汉时移入黔中郡(汉称武陵郡),以火耕水耨、渔猎采伐为业。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古有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酉溪蛮、溇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酉阳蛮等名称。宋代,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相继出现。因地处溪峒,又有溪峒蛮、溪蛮、蛮峒等称。明清以来有时还以徭、苗名称之。直至1957年始确定为土家族。从五代(907—979)起,封建领主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至清雍正(1723—1735)间“改土归流”时,逐渐向地主经济过渡。曾多次起义反抗中央王朝的统治。著名起事首领汉代有零阳蛮精夫※相单程,溇中蛮※覃儿健、※谭戎、巫蛮※许圣等。南北朝以后,地方豪酋势力发展。唐代,在湘鄂川黔边境设羁縻州县,归顺者均委以官职。唐末五代间,彭氏势力崛起,逐渐统治溪州等二十余州。宋承唐制,增设散毛、巴东、石柱等宣抚司、安抚司。元明清三朝,先后设置土司统治。直至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农民受土司盘剥,生活无计,多次与苗、侗、汉等民族联合奋起反抗,以明代腊尔山起义、清代乾嘉起义规模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少优秀青年参加革命,与苗、汉等族人民一起建立湘鄂西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组织赤卫队、游击队。1934年10月,红二军团贺龙、关向应及红六军团任弼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大批青年参加红军,为解放事业作出贡献。长期与汉、苗等民族接触和交往,广泛吸收了各民族文化。主要从事农业,手工刺绣编织享有盛名。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尚有崇拜白虎(祖先)遗俗,信仰多神。

猜你喜欢

  • 丰州滩

    地名。亦称丰州川。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土默川)。北靠大青山(属阴山山脉),南抵沙岭山,东起蛮汗山,西至包头黄河岸。据考证,为黄河故道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约1050公尺。境内有大黑

  • 昌武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8—419年,凡2年。

  • 海尔堪

    新疆锡伯族供奉的一种保佑牲畜之神。以布制,上缝九撮羽毛。神位设在正房西间外面西南墙角。平日装于盒中,逢年节请出供祭,举行献马仪式,以示把骏马献给海尔堪骑用。在所献马的尾巴上系以羽毛或红布条,将其拴于神

  • 盘都

    即“完颜守纯”(1152页)。

  • 夷州

    古地名。始见于《后汉书·东夷传》。学者多主张为今之台湾,其居民亦属百越一支。《三国志·孙权传》和《临海水士志》亦有记载。黄龙二年(230),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至此。

  • 相儿加思

    1267—1314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帝师。一作相加班。出身于萨迦之东院。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之侄。曾任萨迦寺堪布。元大德九年(1305),帝师辇真监藏卒,元成宗封都家班为帝师未能就任

  • 色迪克

    见“思的克”(1658页)。

  • 克锡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长善

    ?—1889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姓他塔喇氏。字乐初。同治五年(1866),累官山海关副都统。七年,迁广州将军。光绪十年(1884)返京,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十四年(1888),授杭州将军。次年卒于任

  • 议定俄属商人贸易地址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83年4月4日(清光绪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清朝塔尔巴哈台总理营务处掌关防章京办理通商主事衔刘宽和俄国驻塔尔巴哈台领事巴拉喀什在塔尔巴哈台签订。条约共七款,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