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克刀登

夏克刀登

1898—1960

德格第十九代土司的大管家夏克·扎西郎加之子。因土司家内讧受牵连,幼年逃至西藏,进西藏贵族学校就读。1922年至昌都任藏军小头目。1930年袭任德格第二十一代土司的大管家。1933年入赘玉隆大头人家,旋嗣该头人职位,权势益重。1935年联合西康各土司头人,提出赶走国民党军阀刘文辉,建立西康藏族自治区的主张。1936年春,率僧兵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部队,受伤被俘,受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和朱德的亲自教诲,思想大变,成立中华苏维埃甘孜博巴政府时,被选为副主席,为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废除当地的土司制度作出努力。中国西北解放后,与格达活佛等一起,率先派代表冲破国民党驻军的封锁,与朱德等取得联系。1950年3月起,先后任康定军管会副主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协、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协副主席、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等职。为支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加强藏族内部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推进今四川省藏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了大量工作。1960年4月2日病逝于成都。

猜你喜欢

  • 西第什哩

    ?—170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汗※衮布之子,初号巴图尔台吉。驻牧于土拉河流域。康熙二十五年(1686),随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札萨克图汗在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国乌

  • 八旗庄田

    即一般旗地。清代八旗官兵所拥有的田地与庄屋。(1)清入关后,经朝廷3次大规模圈地分拨,京旗官兵人等计拥有畿辅老圈地亩140 158顷,各户皆分得一份数额不等的旗地,以本身子弟从农或令户下奴仆耕种,多数

  • 密拉河卫

    见“木束河卫”(259页)。

  • 拜寄

    旧时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凡家中小孩体弱或多病须“拜寄”于某人或某物以消灾,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若“拜寄”对象是人,必选人畜兴旺和健康长寿的老人,越老越好,要请巫师举行一定仪式,“拜寄”后,由“

  • 马五

    见“耶律马五”(1307页)。

  • 威武慎

    见“委兀慎”(1454页)。

  • 孟肙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元至顺二年(1331),与八百等处宣慰司同时建置。《明史·地理志》称,孟绢路(即孟肙路)属八百宣慰司。其地在八百媳妇国境内,今泰国北部清迈等地。为傣(泰)族居地。

  • 古尔班阿里玛图

    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图志》等书。西蒙古语,意为“有三棵果树之地”。柯尔克孜语称阿里玛图。又称威尔尼。旧为准噶尔库本诺雅特部鄂齐尔乌巴什之昂吉。位于外伊犁阿拉套山脉北麓。原属中国,1854年被沙俄侵占

  • 活约地

    清代蒙古族按规定年限典与汉人到期赎回的土地。蒙古族将户口地等典与汉族农民耕种,双方立契约,规定典租年限,期满交还典价,即可赎回,但也出现此种典租地在蒙汉民之间辗转典租,及到期不赎而加典价的现象。

  • 呼岱达

    意谓商头。又译胡岱达。原是清代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为管理至当地贸易的浩罕商人,派令其诚实可靠者负责管理其与内地商民公平交易的人。后浩罕伯克势力增强,遂逐渐干预呼岱达事务。自道光十三年(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