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宇文盛

宇文盛

①(?—579或580)西魏、北周大臣。字保兴。代郡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曾祖宇文伊与敦、祖长寿、父文孤,皆为沃野镇军主。初从宇文泰破侯莫陈悦,授威烈将军,封渔阳县子。西魏大统三年(537),兼都督。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以功授都督、平远将军、步兵校尉,进爵为公。后授冯翊郡守,加帅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盐州刺史。北周孝闵帝元年(557),赴京密告楚公赵贵欲谋杀宇文护事,授大将军,进爵忠诚郡公,任泾州都督。从贺兰祥平洮阳、洪和2城,转延州总管,进位柱国。天和五年(570),入为大宗伯。次年,从齐国公宇文宪东讨,运粮接济被围困的汾州周军。击败北齐将段孝先进攻,筑大宁城而还。建德二年(573),授少师。五年(576),从周武帝东征,率步骑1万,守汾水关。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大象(579—580)中,卒。②(?—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立久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武成元年(559),封越国公,邑万户。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次年,随武帝东伐北齐,为后一军总管。五年(576),复东征,率军攻拔北齐高显等数城。后进位上柱国。从平邺,拜相州总管。宣政元年(578),入为大冢宰。率军镇压汾州稽胡帅刘受逻干。大象元年(579),迁大前疑,转太保。后诏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邑万户为越国,遂出就国。二年,朝京师,与子俱为权臣隋国公杨坚所害,谥野。

猜你喜欢

  • 戛缩

    景颇族的景颇支语(载瓦支语称“吾戈拢”)。原指景颇族原始社会时期所实行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方式。当时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后来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个体家庭经济的确立,逐渐演变为一种换工方式,

  • 峒首

    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 中俄塔尔巴哈台议定赔偿条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10月16日(清咸丰八年九月初十),清朝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谊与俄国驻伊犁领事扎哈罗夫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县)签订。咸丰五年(1855)初,俄国驻塔尔巴

  • 仁师

    西夏官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谏师位之一,位在第二。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虎尔哈部

    明末清初女真东海三部之一。又作呼尔哈部、瑚尔哈部、库尔喀部、虎尔喀部,以沿虎尔哈河(古称忽汗河,今牡丹江)而居,故名。凡敦化、宁安、依兰等地之部落,皆属之。后自依兰北达黑龙江下游敦敦河口1500余里广

  • 域本

    藏语音译。唐吐蕃军政建制中之职官名。直译为“地方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在伍如、叶如、约如及如拉“四如”中,每如(意为“翼”)内设16位地方官——域本(“域”意为“地方”、“区域”; “本”意为“官

  •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 丹津珲台吉

    卫拉特蒙古和硕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兄※昆都伦乌巴什孙,迈玛达赖乌巴什子。康熙(1662—1722)初年,游牧于乌拉尔河流域。后徙牧准噶尔地区,与噶尔丹联合反对楚琥尔乌巴什和鄂齐尔图汗。因任意

  • 沙哩岱

    ?—1662清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鄂尔沁氏。※洛哩弟。初随兄归清,从兄沙济征察哈尔,任佐领。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三年,以牛录额真从豫亲王多铎击蒙古苏

  • 阿达哈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其爵称之参将、游击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等参将对等改称为一、二等扎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