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卫制
契丹语作“斡鲁朵”。是由契丹王朝产生,沿袭至金、元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一说创于契丹开国初,《辽史·兵卫制》记:“太祖(※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据《太祖纪》:分迭剌部为二院在天赞元年(922)十月。是制内容,《营卫志》称:“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有辽一代,除九任皇帝外,两摄政皇太后和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皆置设。居特殊地位的汉人宰相韩德让(契丹皇帝赐姓名耶律隆运)亦“拟诸宫例”置府,共12宫1府。各有专名。“太祖曰弘义宫,应天皇后曰长宁宫,太宗曰永兴宫,世宗曰积庆宫,穆宗曰延昌宫,景宗曰彰愍宫,承天太后曰崇德宫,圣宗曰兴圣宫,兴宗曰延庆宫,道宗曰太和宫,天祚曰永昌宫。又孝文皇太弟有敦睦宫,丞相耶律隆运有文忠王府。”各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为帝后私有。其主要任务,据《兵卫志》称:“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设有专官管理,《百官志》云:“辽建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统以北面宫官。”诸宫府共领州38,县10,提辖司41(一作47,或49),石烈23,瓦里74,抹里98,得里2,闸撒19。共有203000户(一作205000户)。
附 契丹宫卫表
契丹语名 (括号内 为汉译) | 汉 语 名 | 所置者 | 中心地 | 陵寝 | 所领 | |||||||||
正 户 | 蕃 汉 转 户 | 骑 军 | 州 | 县 | 提 辖 司 | 石 烈 | 瓦 里 | 抹 里 | 闸 撒 | |||||
算 (心腹)斡鲁 朵 | 弘 义 宫 | 辽太祖耶律 阿保机 | 临潢府 | 祖州东南20 里 | 8 千 | 7 千 | 6 千 | 5 | 1 | 4 | 2 | 4 | 4 | |
国阿辇 (收国) 斡鲁朵 | 永 兴 宫 | 辽太宗耶律 德光 | 游古河侧 | 怀州南30里 | 3 千 | 7 千 | 5 千 | 4 | 2 | 4 | 1 | 4 | 13 | 7 |
耶鲁盌 (兴盛) 斡鲁朵 | 积 庆 宫 | 辽世宗耶律 阮 | 土河东 | 长宁宫北 | 5 千 | 8 千 | 8 千 | 3 | 1 | 4 | 1 | 8 | 10 | |
蒲速盌 (兴隆) 斡鲁朵 | 长 宁 宫 | 应天皇太后 述律平 | 高州 | 龙化州东100 里 | 7 千 | 6 千 | 5 千 | 4 | 3 | 4 | 1 | 6 | 13 | |
夺里本 (讨平) 斡鲁朵 | 延 昌 宫 | 辽穆宗耶律 璟 | 糺雅里山 南 | 京南 | 1 千 | 3 千 | 2 千 | 2 | 3 | 1 | 4 | 4 | ||
监母 (遗留)斡 鲁朵 | 彰 愍 宫 | 辽景宗耶律 贤 | 合鲁河 | 祖州南 | 8 千 | 1 万 | 1 万 | 4 | 2 | 4 | 2 | 7 | 11 | |
孤稳 (玉)斡鲁 朵 | 崇 德 宫 | 承天太后萧 绰 | 土河东 | 袝景宗皇 帝 | 6 千 | 1 万 | 1 万 | 4 | 1 | 3 | 3 | 7 | 11 | 5 |
女古 (金)斡 鲁朵 | 兴 圣 宫 | 辽圣宗耶律 隆绪 | 女混活直 | 庆州南安 | 1 万 | 2 万 | 5 千 | 5 | 4 | 4 | 6 | 9 | 5 | |
窝笃盌 (孳 息) 斡鲁朵 | 延 庆 宫 | 辽兴宗耶律 宗真 | 高州西 | 上京庆州 | 7 千 | 1 万 | 1 万 | 3 | 4 | 2 | 6 | 6 |
猜你喜欢
扎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扎津卫。永乐十三年(1415)八月,与忽鲁爱等3卫同时设立(次年八月又载该卫设立),以木良苦为指挥,赐诰印、冠带等物。辖前苏联境内黑龙江支流阿纽依河流域(一说今吉林省
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西布特哈”(701页)。
喀喇塔拉
即“哈喇塔勒”(1642页)。
帖赤
见“铁失”(1875页)。
山神树故事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傣族和哈尼族中关于民族关系的传说。相传古时洪水泛滥,百姓流亡,有5家傣族和7家哈尼族逃至黑龙潭附近,时一片荒凉,野兽出没,12户人家一起栖于大树上,过着共同狩猎,平均分配的原始生活,两
做水鬼
汉语俗称。佤语称水鬼为“翁木”。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每年较大的一种宗教活动。佤族居于山区,靠用竹子搭成水槽引山泉入寨供人畜饮用,其次耕种多为旱地,水对他们至关重要。每年正月初,每个村寨都祭水鬼,除杀鸡
五万户府
对元朝在水达达女真地区设立的五个军民万户府的总称。元初设,隶开元路;皇庆元年(1312)增设水达达路后,划入水达达路。5万户府为:桃温(今汤旺河古称,治所在今黑龙江汤原县香兰乡固木讷古城)、胡里改(今
桑里城
参见“桑日”(1963页)。
仡偻
宋代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有仡僚、有仡偻、有山瑶”。分布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地区。一说仡偻即指仡佬;另说仡僚、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
土司名。元大德元年(1297)以庆远路改置。世袭土官为壮族莫氏。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属湖广行省。统辖宜山、南丹、东兰、那州、地州、永州(今天峨地)、鸾州(今天峨地)、思恩(今环江)等州县。约属壮族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