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古迭儿
伊儿汗国第三代汗。又称阿合马。※旭烈兀汗第七子,※阿八哈汗弟。忽推哈敦所生。元至元十九年(1282),父死后,自谷儿只奔丧。时诸王分成三派,互争汗位,他以王族中之年长者身份,被推举为汗。热心信奉伊斯兰教,与埃及算端(苏丹)修好。因拒绝阿八哈汗子阿鲁浑益封伊剌克、法儿思两地的请求,双方发生战争,以兵击败并执俘阿鲁浑,阿鲁浑后被旧臣不花救归。二十一年,为阿鲁浑所败,被执杀。
伊儿汗国第三代汗。又称阿合马。※旭烈兀汗第七子,※阿八哈汗弟。忽推哈敦所生。元至元十九年(1282),父死后,自谷儿只奔丧。时诸王分成三派,互争汗位,他以王族中之年长者身份,被推举为汗。热心信奉伊斯兰教,与埃及算端(苏丹)修好。因拒绝阿八哈汗子阿鲁浑益封伊剌克、法儿思两地的请求,双方发生战争,以兵击败并执俘阿鲁浑,阿鲁浑后被旧臣不花救归。二十一年,为阿鲁浑所败,被执杀。
书名。乾隆朝官修。殿刊本,共54卷。纂成于※《巴勒布纪略》之后,内容与之衔接。按日记事,详载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军入藏击退廓尔喀军的经过,始末具备。汇集了其时驻藏大臣及当事官员的奏疏和乾隆帝谕旨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又作苴乌星。辖地在勿邓部之南70里,丰琶部之北,占有今四川越西县普雄地区及美姑县北部,与勿邓、丰琶合称东蛮三部。下辖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地虽狭,势力最强,被三部推为长
春秋时以吴为首的一次诸侯盟会。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齐国后,势力日盛,欲北上称霸。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2),通知晋定公、鲁哀公等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订立盟约,共尊周室,争当霸主,故史称“黄池之会
书名。清恭亲王奕訢领衔纂修。共50卷。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年体。内容收录咸丰五年(1855)九月至光绪五年(1879)十月有关云南回民起义及镇压起义的奏谕,所记义军活动及屡败清军的史实虽
达斡尔语音译。“埃勒”,意为“村”、“屯”;“达”意为“长”、“头目”。即村长或屯长。
见“姚兴”(1172页)。
①地区名。即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中部和南部。为我国僜人的主要聚居地。 ②区名。今察隅县设置的区级行政单位,区府驻洞冲。除藏族外,有自耕、新村、下尼、嘎腰、那补、萨穷等6个僜人聚居的自然村。参见“察隅”
见“蓟县白塔”(2317页)。
即“伊特勿失可汗”(812页)。
见“固姑冠”(1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