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文海

文海

①西夏文字书。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夏早期。原书有平声、上声、杂类三部分。现存为12世纪中期木刻本,已残,蝴蝶装,页面29×18厘米。上声部分全佚,平声、杂类有部分残缺,计有110页,3000多字条。每页版口分别标有西夏字“文海平”、“文海杂类”以及页数。每面各有7竖格,被注释字占满格,注释字较小,双行占一格。平声97韵,每韵中所属字以声母和介音的差别为序。同音字集为一组,各组间以小圆圈相间隔。无同音字者为独字。据另一部西夏文字书《文海宝韵》知上声有86韵。杂类则是平、上两部分的外篇,其中又分平、上两类,每类内以声母九品音分部。每一字条注释分三部分。首以4个字分析字形构造,多采用合成法。合成时可选用一个字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或全部。次以较多的字解释字义,常用解说字义、组成词组、同义词、反义词相注,指明类属和用途等方式。最后以反切法注音,同音字组中反切上下字标在第一个字下。体例上兼有《说文解字》和《广韵》的特点。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1909年出土于我国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1969年苏联К.6=克平和Е.И.克卡诺夫等出版《文海》一书,刊印影印本并翻译、研究。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有汉译文、索引和原文影印件的《文海研究》。 ②(?—1899或1900)清朝大臣。字仲瀛。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以翻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光绪九年(1883),转御史。建议培养人才,宜令中外大臣杜徇情,励廉耻,以植其本,被采纳。十四年(1888),官贵州安顺府,调贵阳。二十二年(1896),数迁至按察使,加副都统,充驻藏办事大臣。恩威并用,使川藏孔道之博窝等地稍安。二十五年(1899),因病入川治疗,卒于途,依尚书例赐恤。

猜你喜欢

  • 跳流落

    见“跳丧”(2358页)。

  • 脱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并将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脱木河卫作托漠河卫。

  • 於靬王

    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且鞮侯单于(前101-前96年在位)弟膺此王号。率部驻牧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即囚于该地。约太始二年,(前95),王弋射北

  • 归田类稿

    亦名《张文忠公文集》。书名。元张养浩(1270—1329)撰。28卷。作者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字希孟。博通经史,经不忽木荐为御史台椽,复授堂邑县尹,有政声。武宗时拜监察御史,得罪权贵,后历官参议中

  • 官百姓

    即“格节”(1805页)。

  • 太始

    ①南北朝时汉国皇帝侯景年号。551—552年,凡2年。 ②唐代渤海国简王大明忠年号。818年,凡1年。

  • 栅城

    古地名。故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治附近,或指为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今有人根据对珲春县境内的考古调查认为,高句骊时代的栅城,应是珲春县城东北26华里处之沙齐(一作萨其)城。《魏书》记高句骊辖境东至栅城

  • 突厥、回鹘等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汉文又译作杀、察、煞,始见于《周书·突厥传》,如突厥的“左厢察”、“右厢察”,回鹘的“左杀”、“右杀”。为别部领兵者,可建牙帐,专治一方,地位仅次于小可汗,多由可汗子

  • 纲首

    金代寺观住持。政府予以纲首名义,令其纠察户口,禁察非违,巡警盗贼。

  • 金华黄先生文集

    书名。元黄溍(1277—1357)撰。43卷。内初稿3卷,临川危素编次;续集40卷,门人宋濂、王祎编次。作者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文晋、晋卿。延祐进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诸暨州判官、国史院编修、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