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昭怀太子之诬

昭怀太子之诬

辽朝后期宫内争权斗争中制造的冤案。昭怀太子名耶律濬,为辽道宗长子。自幼聪慧,好学知书,6岁封梁王,随父行猎,三发三中,获道宗宠爱。咸雍元年(1065),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始涉政。时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在朝内擅权肆虐,忌太子得臣民心,恐日后无立身之地,遂生害濬之心。先诬濬母懿德皇后与伶官私通,致使皇后被杀。继使耶律查刺告北院枢密使萧速撒等谋反立濬,道宗初以无迹不治。乙辛又施一计,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入阙行伪自首,诬称:“查刺前告非妄,臣实与谋,欲杀耶律乙辛等,然后立太子。臣若不言,恐事发连坐。”(《辽史》卷72)乃激怒道宗,太康三年(1077)六月,下令执濬,施以杖刑,囚宫中。随令耶律燕哥审理,燕哥乃乙辛党,谎告濬招认,道宗闻之怒甚,废太子为庶人,发往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囚禁。乙辛仍不善甘罢休,遂遣萧达鲁古及近侍直长撒把等诣上京,诓以有赦,引力士召濬出室,杀之,函其首归,诈云疾薨。时受株连被杀臣将者众。朝廷上下,惊恐不安。七年(1081),乙辛犯事被执,道宗始察冤情。九年(1083),濬受昭雪,追谥“昭怀太子”,乙辛南逃未遂,被诛。濬母子先后被诬,两大冤案给道宗统和带来深刻影响,反映了辽代后期政治的衰败。

猜你喜欢

  • 阿柔

    见“阿里克”(1208页)。

  • 东部奚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称“西部奚”,余部自阴凉河(今内蒙赤峰南锡伯河)移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称“东部

  • 布老

    ①布依语音译。又称“寨老”。布依族旧时村寨头人。流行于贵州部分地区。在自然村寨中,共同推举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职责为:维护和行使乡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与邻寨共同商讨某些御外事件等。 ②参见“都

  • 兀答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乌塔里卫,并说清代有乌塔里山,在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南160里。

  • 勒苏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山苏。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峨山、新平、元江、双柏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滇良

    ?—56汉代烧当羌首领。西羌首领烧当之玄孙。以先祖名为种号。居河北大允谷(今青海贵德北),种小人贫,屡受先零、卑湳种羌侵犯。素有恩信于族人。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乘汉军击败先零羌之机,联合邻近

  • 麦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有能力”、“有气魄”或“有权威”等。旧时珞巴族社会等级名称,由未沦为低贱等级血统的氏族成员组成。属自由人。可以占有※伍布(较低级的社会等级)和※涅巴(最低级的社会等级)

  • 赤藤杖

    南诏名产。又称红藤杖或朱藤杖。《太平御览》卷995引《云南记》云:“云南出藤,其色如米,小者以为马策,大者可为柱杖。”传说赤藤杖乃赤龙胡须所变,滇池水神将此献给人间。韩愈的《赤藤杖歌》有“共传滇神出水

  • 玛涅克尔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 生女真

    辽朝对部分女真人的称呼。一作生女直,《辽史》常以“女直”称之。又因其未编入辽朝户籍,故又称不系辽籍女直。名称含义,当是因其社会发展较慢,相对熟女真而言。来源于黑水靺鞨。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以北,吉林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