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安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北魏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下令始铸五铢钱,文曰“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但使用范围皆不广,仅限京都洛阳及附近地区,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诏令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古钱一并通用。二年(517)冬,纳尚书崔亮之奏谏,在有铜山处即开炉铸钱,民间仍多私铸者,因此,钱转小薄,坏钱充斥。建义元年(528),重盗铸之禁,开纠赏之格。铸钱都将长史高谦之建议铸三铢钱,其弟高恭之认为欲救钱币滥恶之弊,应铸大钱,使钱重如其文。后遂用杨侃计,铸五铢钱。自永安二年(529)九月至次年正月,官立炉开铸,文曰“永安五铢”。铸成后,“官欲贵钱,乃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匹止钱二百,而私市者,犹三百”。此次铸钱,原拟尽力统一钱币,稳定钱值,均未达目的。且随着社会动荡不安,盗铸者益多,钱币大小轻重更为混乱,东西魏时尤甚。参见“太和五铢钱”(275页)、“永平五铢钱”(638页)。

猜你喜欢

  • 李鈵

    ?—1703清朝大臣。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孙,兵部尚书李荫祖子。事康熙帝,自佐领授兵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以参将从征吴三桂,迁御史。二十七年(1688),授湖北按察使

  • 达赖喇嘛七世

    见“格桑嘉措”(1809页)。

  • 王呼图克图二世

    见“噶桑图登意希达吉”(2505页)。

  • 忽炭

    见“于阗”(58页)。

  • 撒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这一。亦作三屯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设。《满洲源流考》作三屯河卫,并说清代有三屯河地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南480里,即辉发河之上游,也河之北有辉发城。

  • 撒合亦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撒合夷。为※克烈分部之一。一度投靠札只剌部札木合。后该部首领温真率部分部众,脱离札木合,转投铁木真(成吉思汗)。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共举铁木真为蒙古部汗。继而与铁木真叔

  • 哈瞻卫

    见“哈察卫”(1638页)。

  • 跑短脚

    指旧时保安族的一种小本行商活动。多由青壮年为之。农闲时,从河州、循化或隆务镇集市等地,购得一些面粉、红枣、盐、茶、烟、糖、布疋、碱、大蒜、核桃、辣椒、农具、刀子等生产和生活日用品,或肩挑,或畜驮,运至

  • 阿旺罗桑曲旦

    1642—1715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一世(一作二世)。一译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加佛教传说的十三位先世,亦称第十四世。汉族。生于青海宗喀(今湟中县)依格地区达曲格村,与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同乡

  • 粮务员

    见“驻藏粮员”(1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