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日录
书名。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阑泉,江苏青浦人)撰。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初十由北京启程,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抵腾越(今云南腾冲)。记所见闻,书中山川崖谷之奇,花草景物之胜,杂以缅事传闻,率多详确可信,惟纪民俗传说故迹,或讥其附会,或以为其事不足取。有《春融堂集》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书名。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阑泉,江苏青浦人)撰。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初十由北京启程,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抵腾越(今云南腾冲)。记所见闻,书中山川崖谷之奇,花草景物之胜,杂以缅事传闻,率多详确可信,惟纪民俗传说故迹,或讥其附会,或以为其事不足取。有《春融堂集》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15世纪藏族高僧。又译结哇仁钦、结斡领占。北京高梁河畔兴教寺长老,受明封为“大兴法王”。初居北京城内大能仁寺。后明帝敕建兴教寺,寺有碑记其事,碑文明令其将此寺做为修法之所,命寺提督讲经国师扎巴藏布、住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见“勋旧佐领”(1650页)。
元地方政区名。因置于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流域而得名。属水达达路。居民多为女真人。
河西回鹘驻牧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一部。秦州原早有回鹘部落居住,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曾向北宋朝贡。西夏占领河西后,回鹘人进入秦、陇之间者日增,至明道元年(1032)七月,知秦州王博文奏:“河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见“民期”(667页)。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各置一帅以监之,统称“八部帅”(《资治通鉴》作“八部师”)为武秩。由宗室八姓子孙担任。诸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大安元年(1209)完颜匡受封。匡,金始祖子完颜斡鲁八世孙。大定二十五年(1185)中礼部策论进士。泰和七年(1207)与李元妃受章宗遗诏立卫绍王。旋诬杀李元妃。后拜尚书令,封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