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腾格尔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幸、新帝登极等,皆行祭吴天上帝,皇地祗、五方帝等。届时,帝后、诸王、勋戚、百官皆亲莅祭祀。旧时亦流行于今内蒙古部分地区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逢有灾害祈禳时祭之。包括祭“父天”“母天”、“公主天”、“官人天”等。皆不供奉神偶,不跳神,故主祭一般不用跳神的“雅德根”(大萨满),而由能念祭祷词的“巴格其”或“巴尔西”任之。祭物为二岁的牛或猪,据说早期是用白牛。仪式在院内举行,多数地区是在院门外挂一双靴子,院门紧闭,人跳墙出入;在正房西南角横置木杆,用被子盖住,然后念诵祭词,祈求天消灾降福。祭物内脏在院内煮,骨肉在屋内煮,祭祀完后大家共食。吃净的骨头收拾一起扔于院外,仅把颈骨插在木杆尖端,挂在大门旁。有的地区只关门不挂靴子,委派一男子手执弓箭站在屋顶上,以防恶神作祟。据传,挂靴子、关门等习俗,是因初次祭天的人无牲畜,用偷窃的小牛祭祀,怕牛蹄印留在地上被人找到,给牛穿上靴子,牵到家始脱下挂在门上,并关严大门;用被盖住横木,是档住“吉雅其”神的眼睛,不让其看见杀牛祭天;屋顶站一男子,意在放哨,防止被人发觉。

猜你喜欢

  • 扎里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扎尔里赤”、“扎尔里克齐”。蒙古语“扎里”(亦作“扎儿里黑”)意为“圣旨”,“赤”意为“司事人”,即书写皇帝圣旨的官员。《元史·兵志》:“书写圣旨,曰扎里赤。”蒙古建国前,“扎

  • 卡儿失

    见“那色波”(930页)。

  • 昌英

    ?—1465明代军政长官。畏兀儿人。百户松忽儿子。永乐二年(1404),受命袭父职。寻以父作战阵亡功,封羽林前卫正千户,送翰林院学译书。十一年(1413),改赐姓。累出使漠北和宁王阿鲁台、忠勇王也先土

  • 偏岭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驿站之一。南至独石口,站40里,北接牛群头驿。元人黄溍曾云:“过人到偏岭之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过岭后

  • 骆驼室韦

    即“落俎室韦”(2187页)。

  • 完颜福兴

    即“完颜承晖”(1159页)。

  • 十姓回纥

    古代回纥人关于其先世社会的历史传说。与九姓回纥并列。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编写的《史集》第三编“畏兀儿部落”所载:哈剌和林附近有两座山,一座名为不黑刺秃一不思鲁里,一座名为兀失浑-鲁黑-腾里木。两山之间

  • 蓝靛瑶

    旧时对部分瑶族的他称。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部等部分地区。不同地区各有其自称。因过去经济作物多种蓝靛,并以蓝靛染衣服,故称。

  • 丁弩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鼎努、丁努、丁拿等。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二月,西夏派遣使臣丁弩罔聿则赴宋朝贡马驼。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官职品位不详。

  • 火辞弥

    见“花剌子模”(9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