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豆莫娄

豆莫娄

东北古族名、国名。亦作大莫卢、达末娄。始见于《魏书》,但学术界认为《晋书》中的寇莫汗是其异译,为同一共同体。一说其名为※“橐离”之缓读。源出※北夫余,但出自其中何支认识不同,一说是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或说为移往东海之滨“迦叶原”地方的东夫余。所在因《魏书》等称,在勿吉国北千里,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里”,历来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约分布在东至今呼兰河流域,西到嫩江附近,南临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北,北达小兴安岭南麓;或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至绥化县一线以北,中心地在今嫩江县一带;一说其地东到黑龙江下游之博朗湖,西以前苏联布列亚河和黑龙江省富裕县与室韦为邻,南达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处下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旧有说自松花江或乌苏里江以东至日本海滨为其故地。立国时间有三说:一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夫余“为勿吉所逐”,其民一部分北退而为豆莫娄;一说高句骊大武神王五年(公元22)破东夫余后,部分东夫余人北渡那河后建国;今多数认为是在高句骊好大王二十年(411)夫余被其占领后北逃居民所建。已有农业,产“五谷”。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以六畜名命官名。有严厉刑罚,杀人者处死,并没其家人为奴婢。穿麻布衣,形制类高句骊而“幅大”。自北魏至唐,多次来中原朝贡。北魏时常受勿吉人侵扰,唐开元十一年(723,一作十二年)其首领以※达末娄称号朝唐,此后不见其名,似被黑水靺鞨兼并。前后历3个世纪。

猜你喜欢

  • 缊纥提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西部首领。郁久间氏。※地粟袁次子,※匹候跋弟。父卒,兄弟分柔然为两部,匹候跋继父业居东部,自率部别居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至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原服属于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

  • 秃秃哈

    ①见“土土哈” (64页)。 ②见“脱脱哈”(2081页)。

  • 里吾底事件

    云南怒江知子罗(碧江)殖边公署里吾底村傈僳族人民的抗暴斗争。1912年秋,村民岳阿尔与普阿齐发生土地纠纷,双方诉之于知子罗殖边公署,公署委员长景绍武率殖边队28人前往排解。该队入村后,任意敲诈钱财,不

  • 哈达

    藏语音译。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用于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仪用品,一种象征吉祥的纱巾和丝巾。广泛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及内蒙古等地。相传元朝由内地传入西藏。1260年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受元世祖邀,

  • 定乡

    地名。亦名壤城。原名乡城。东界稻城,南接云南中旬,西毗德荣、巴安,北至理塘。原为理塘土司属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瞻对番官作乱,该地喇嘛背叛土司,聚兵往援,为官兵所阻。又诱杀理塘守备,川督派兵征

  • 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等县。西盟、沧源为佤族主要聚居区

  • 烽上王

    高句骊国第十四世王相夫的谥号。亦称雉葛王。相夫于晋惠帝元康二年(292)继位,永康元年(300)因被废自缢,葬于烽山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安多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归黑河宗管辖。1959年分黑河宗为黑河、安多二县,该部落大部分划归安多县,小部分归黑河县,该部领主历为噶厦政府。部落头人向由嘎加骨系(氏族)人担任,

  • 伊达木札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衮占长子。初授协理台吉。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同部辅国公博贝由布鲁勒路擒厄鲁特宰桑罗卜藏锡喇布。五十九

  • 阿喇布坦

    ①(?—1739)卫拉特蒙古青海绰罗斯部台吉。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子卓哩克图和硕齐孙,察罕丹津婿。康熙五十五年(1716),进京朝觐,封公品级一等台吉,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丹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