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辉特下前旗

辉特下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汗车凌女婿达玛��率属众40余户降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多北乌兰古木(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下设1佐领。隶赛音济雅哈图左翼盟,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其地今属蒙古国。

猜你喜欢

  • 陡河

    参见“相思埭”(1573页)。

  • 江左六十四屯

    见“江东六十四屯”(885页)。

  • 稠哈

    傈僳语音译,意为“魂”。旧时傈僳族原始宗教观念之一。认为人体与魂相依相伴,并受其主宰;一旦魂离人体,须请※“尼扒”或※“尼古扒”(均为巫师)进行“招魂”,让其复归人体,否则便会体弱、生病,甚至死亡;人

  • 昆墟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约位于今阿富汗迈马纳城地区)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速哈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松阿哩卫,并说。清代有松阿哩乌拉(今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入海。

  • 伊州

    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依郭州,领县不详(史只载东平府辖5州共18县)。州治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有在该省依兰县附近等说(详“东平府”)。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似被辽太祖迁至今辽宁新民县至开

  • 庐江蛮

    东汉对西汉武帝时迁往江淮之间的东瓯、闽越人称谓。亦称“九江蛮”。据《史记·东越列传》载: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望遣使“告急天子”。武帝令严助“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

  • 高布泽博

    1905—1968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23年入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内蒙古从事农民运动。1

  • 小策凌敦多克

    见“小策凌敦多布” (153页)。

  • 火鲁火疃

    金代谋克名,在蒲与路之北3千余里,即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侧巴金诺城。是金代北面最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