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逻娑

逻娑

唐吐蕃王朝古都。又称逻些。即今拉萨。位于今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吐蕃雅隆部落强大后,其首领囊日松赞率部北伐,败原占据逻娑川(拉萨平原)之苏毗部,遂以逻娑为政治中心。至松赞干布时正式以此为都邑。先后建大昭(逻娑祖拉康)及小昭(逻娑热木切)2寺,又于红岩山(今布达拉山)建修行处,置佛供奉。一说2寺分供释迦牟尼(文成公主所带)及不动金刚(尼泊尔公主所带) 2佛像,查拉路甫山摩岩亦雕刻佛像,礼佛敬奉,一时蔚然成风,故称其地为“逻娑”,意为“神地”、“佛地”。另说,相传大昭寺一带原系一片沼泽,遂征百姓以山羊自彭域驮土填之,奠基建寺,遂称该地为“热萨”,意为“山羊(驮)土”。长庆二年(822),唐蕃会盟,于大昭寺前立《唐蕃会盟碑》,申明唐蕃“社稷如一”,世代和睦。明代又先后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连同此前之木鹿寺,形成四大林(寺):功德林、策墨林、希德林、丹吉林。寺院林立。清代五世达赖及第斯桑结嘉措执政时,先后建成布达拉白宫(建于1645—1648)与红宫(建于1690—1693)。成为闻名中外的建筑群体,风格独特,世称一绝。七世达赖时以乌尧颇章及格桑颇章为主,建成罗布林卡(宝贝园林);八世达赖时予以扩建,成为历世达赖喇嘛之夏宫。清廷于此设驻藏大臣,建衙设官,统管西藏。其地有清廷命令设置的噶厦公所、常驻清军的札什城、平定西藏碑、药王山(甲波日山)及关帝庙、布达拉宫与药王山之间的过街佛塔等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古迹。诸大贵族的官邸亦在此四周兴起。以大昭寺为轴心的八角街形成为民间集市,中外商人云集于此。其周围林间、又多处设有林卡,为贵族之别墅。其称沿用至今,现成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猜你喜欢

  • 夺里本

    契丹语音译,“讨平”之意。辽穆宗耶律璟宫卫※“延昌宫的契丹语音译为“夺里本斡鲁朵”。

  • 九姓

    汉族对居于贵州威宁一带白族的称谓。因共有九姓,故称。详见“白族”(596页)。

  • 伊绪

    ?—1696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康熙十六年(1677),以领催从征吴三桂,败解玉卿于小原。十八年(1679),以署章京战敌马三保。二十年(1681),随三路大军败敌将胡国秉于归化寺。二十九年(16

  • 克石炭

    见“克失旦”(986页)。

  • 沃申

    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崇德五年(1640),以前锋从征明锦州,克松山。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击农民军李自成部。继随叶臣下直隶,征山西。四年,随将军喇哈达征陕西。九年(16

  • 其木哈尔

    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牧民的传统庆丰节。蒙古语音译,意为劁骟、阉割。是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活动。每年五月上旬,春季接羔结束,天气转暖,是骟公羊的好时机,当地蒙古族牧民选择一个鸡日或马日(按干支计算)进

  • 万丹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坠斤部为万丹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剌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万岁通天元

  • 沙比

    蒙古语音译,意为“徒弟”。从17世纪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僧侣的徒弟;二是指隶属于寺庙、大喇嘛的属下人,即僧官管辖下的属民。按其财产和法律地位,相当于阿勒巴图下层。

  • 木怜站道

    元代岭北行省三驿道之一。“木怜”蒙古语意为“马”,即马道。起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南的第二站,李陵站由此向西入和林驿道,经兴和路、大同北境,由丰州西北甸城谷出天山(今大青山),经净州、沙

  • 孝庄文皇后

    1613—1687清初女政治家。蒙古族。名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天命十年(1625),嫁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封永福宫庄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