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那连提耶舍

那连提耶舍

490—589

隋代佛教译经师。北天竺人。天保七年(556),至北齐邺都(故城在今河南临漳县四十里),受文宣帝厚遇。与昭玄大统法上等20余人一起译经,由法智及居士万天懿担任传语。后以北周废佛,着胡服脱逃。隋开皇二年(582),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住大兴善寺,重开译业。继又移广济寺,为外国僧主。译有《大方等日藏经》、《大庄严法门经》、《德护长者经》、《莲华面经》等8部28卷,其中尤以说佛法毁灭之《莲华面经》影响最大。

猜你喜欢

  • 即“斯由”(2168页)。

  • 水达达

    元代对以渔猎为业的诸部女真人的别称。亦称水达达女真、女真水达达,或曰打鱼水达达、水鞑靼,《黑鞑事略》作斛速益里干(蒙古语,意为住在水边的鞑靼),清《满洲源流考》等作硕达勒达(满语,硕,“直”之意;达勒

  • 敞失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一说为※都儿鲁斤诸部之一)。铁木真(成吉思汗)于桑沽儿小河独立建营时,该部首领率众来归。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与诸部共举铁木真为蒙古部汗,随从征伐。开禧二

  • 木底州

    ①唐置州名。见“木底城” (256页)。 ②渤海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二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一年,758),渤海赴日大使杨承庆官辅国大将军,行木底州刺史,是渤海

  • 邱大老

    元代畲族起义首领。畲族,福建漳州人。畲族有威望的长者多以“大老”相称。元世祖时期,畲、汉族人民抗元斗争此起彼伏,不曾间断。至元二十六年(1289)正月,乃响应各地起义,招集畲民千余人进攻福建长泰,元朝

  • 桑吉波纳

    唐代吐蕃官名。藏文写作“gsanggi pho nya”,直译为“机要使节”、“机密信使”或“密使”。此职见于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伯字1089号卷子。其职是“使节”,执行机密旨令的传达任务。

  • 阐约

    参见“阐”(2105页)。

  • 东奚

    见“库莫奚”(1110页)。

  • 觉山寺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山西灵丘西北15公里觉山寺中。建于辽道宗大安五年(1089)。现寺内建筑为清代所构,唯是塔为契丹时代遗物。至今保存完好。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塔下有方形及八

  • 纳若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陆得、纳渣、莨峨、他留、他谷、支里等。主要居住于云南省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