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郑和

郑和

1371—1434

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属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元代政治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深受乡里敬重。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傅友德等攻占云南,和被虏,沦为太监。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参加“靖难之役”。朱棣即位,以功赐姓郑,升内官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官至南京守备。永乐三年(1405)六月,奉命与副使王景弘率舟师远航,通“西洋”(时称今从加里曼丹到非洲之间之海洋各国)。率大小船只63艘,回汉官兵计27 800余名,自苏州浏家港(今江苏太仓县东浏河镇)出发,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剌、锡兰(今斯里兰卡),至印度洋西岸古里国折回,历时两年。至宣德八年(1433) 28年间,相继7次(或说8次)远航,经历30余国,远达非洲东岸、红海海口。最后一次航行时,年逾60岁。回国途中,于宣德九年(1434,一说十年)卒于古里(今西印度卡利卡特,或说病逝于南京)。为打开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南洋各地至今还保留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其航海图及随行人员之著作,是研究明代中外交通史和亚非民族史的重要文献。对地理学、航海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 介梦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对佛教庙宇头人的一种称呼。过去拉祜族群众大多尊崇佛教,许多较大的村寨都筑有佛堂,由熟悉佛理和佛教戒律的年长者担任佛堂住持,相当于汉族地区的“长老”和“方丈”。长居佛

  • 葱岭

    西域古山名。见两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晋书·四夷传》·《魏书·西域传》、《隋书·裴矩传》、《旧唐书·西戎传》、《新唐书·西域传》、《五代会要》、《宋史·高昌传》、《元史·河源附录》、《大

  • 跳盔甲

    羌族传统祭祀舞蹈。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多在对本族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之。故又称“大葬舞”。舞蹈者人数不定,数人至数十人均可;身穿生牛皮制作的铠甲,头戴插着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手执兵器。开始时先围成圈舞

  • 博孝昌

    新疆锡伯族进步知识分子。新疆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早年留学俄国,接受资产阶级思想。回国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影响,于1913年同萨喇春等共同发起组织进步文化团体“尚学会”,

  • 给布给罕

    小儿防寒衣。鄂温克语音译。流行于额尔古纳河地区,是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幼童旧时的传统冬装。用狍皮或驯鹿皮制成。

  • 岳瓦什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乾隆二十四年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北300余里喀浪圭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 慕容忠

    ①(?—386) 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西燕创建者慕容泓子。建平元年(386)慕容望(瑶)被杀后,为尚书慕容永立为帝,改元建武。率众东归,至闻喜,得知慕容垂已称

  • 行军司马

    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264)始置。司马昭以山涛为此官镇邺(今河北临漳县)。唐开元中各节度使府皆置此官,掌军政,权任甚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设此官。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占银州,预署官职时仍

  • 颉跌利施大单于

    见“默啜”(2551页)。

  • 拉达克王统记

    书名。原为藏文手抄本。未署撰者姓名。收在德国弗朗克1914—1926年所著两卷集英文版《印、藏古代文物》中的第2卷。前半部记载吐蕃王朝崩溃后,部分吐蕃王族逃往阿里、拉达克情况,但以阿里地区为主,着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