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发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映。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映。
见“边坝”(655页)。
见“呼伦厅”(1389页)。
元地方政区名。胡里改,清代文献作和啰噶或呼尔哈。因设于胡里改江(今牡丹江)附近而得名(或说因袭金胡里改路名)。元初于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
云南古族名。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载:“云南郡……有熊仓山……有上方、下方夷”。云南郡始设于蜀汉,辖滇西北地区,治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熊仓山,自唐以后称点苍山(简称苍山),在今大理市西,洱海西方
参见“抛绣球”(1058页)。
南诏军队名。又称“四军罗苴子”。系南诏国常备军中的精锐部队,分骑兵和步卒,由乡兵中遴选的强壮者组成。服装整齐划一,戴朱鞮鍪,“负犀皮铜股排,跣足,历险如飞”。勇敢顽强,每遇战事,冲锋陷阵。每百人设“罗
即步行畋猎,亦称“打步行围”。清代为训练八旗官兵步行耐久而采用的一种狩猎方式。常例即于京郊空旷、山地行之。康熙二十一年(1682)定,春三月、秋九月、冬十二月,每季各畋猎3次。每次,八旗满洲、蒙古每佐
参见“撤满甫尔”(2495页)。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丁青县境,今属昌都专区。“霍尔三十九族”中恰色、嘎尔康、嘎堆、嘎麦、那如、多尔堆、多尔麦等7部落的总称。《霍尔三十九族简史》载:琼布家族是象雄王朝时应供上师的后代,初居阿里,后辗转迁
古国名。夜郎国境内的小国。地在今贵州福泉一带。传说楚顷襄王时,遣将庄傒(又作庄豪)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改名※牂柯(即系船杙也)。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一小邑。汉元鼎六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