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的合称。语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七。《新唐书·窦群传》云:“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褚藏言《窦氏联珠集序》曰:
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〇“李昌符咏婢仆”条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所载,唐懿宗咸通年间,李昌符颇有诗名,却屡试不第,乃别出心裁,作《婢仆诗》五十首,投诸公卿,指陈婢仆之短处俗态,极尽嘲弄讽刺之
唐诗人李峤、杜审言;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的合称。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汉称苏、李,唐称李、杜,尚矣。汉之李、杜,唐之苏、李,亦人所共知。博雅之士,引证李、杜凡数处,而有未尽者。……李白、杜
【介绍】:字公远。文宗大和年间进士。曾为幕府从事。自言尝题诗西施石,俄见一女郎以西施身分赋诗而谢,两人遂为鸳鸯之会。《全唐诗》存诗3首。
晋王祥为徐州别驾,刺史吕虔委以州事。吕虔有佩刀,相工认为佩此刀者当位至三公,吕虔以自己无三公之德,乃以刀赠王祥。后王祥果位至宰相。见《晋书·王祥传》。后因以“佩刀”用典指人官居高位或别驾等职。高适《自
【生卒】:840—915后【介绍】:唐代诗人、散文家。字文江。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本为闽州候官(今福建闽侯)人。黄璞从弟。咸通十三年(872)初举进士,乾宁二年(895)始及第。光化中授四门博士。
即岘山碑。晋镇南大将军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爱登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他建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落泪,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后遂用为缅怀羊祜
【介绍】:张籍五律《宿临江驿》颔联。潮涨而无声,因月明才见江涌。鸥飞而匿影,因江静方觉其声响。在这清明静谧、临江而宿的夜晚,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事物,笔法细腻新颖。
【生卒】:857—928后【介绍】:唐代新罗国诗人、散文家。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国(今韩国)庆州沙梁部人。年十二入唐求学。乾符元年(874)宾贡及第。后寓居洛阳。调授宣州溧水尉。广明元年(880)淮南
诗集。唐陈光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陈光诗》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作《陈光集》一卷。其集当已亡佚。《全唐诗》存诗一首,《补遗》补二首,《全唐诗补编》补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