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俗讲

俗讲

一种讲唱艺术。寺院僧侣为弘扬佛法,多有讲经之举,以讲释经文要义为主,其后由于经文艰深,不易普及,于是产生了俗讲,以讲说佛经故事为主,不限于宗教经义,对象也为世俗男女。俗讲的讲经文是释门承袭儒家讲经的体制。汉代经师,师徒传授,讲经传道,本以经师与都讲合作讲经的方式,讲经不仅由都讲念诵白文,经师加以解释,而且听众还须提问,与经师辩难。这是一般听众难以做到的,因此在寺庙的讲经便向通俗化方向发展,不得不抛开“演空有之义”,代之以说说唱唱,以达到“悦俗邀布施”的目的,只不过讲经仪轨未变,仍由都讲、法师共同完成讲说,所以讲经文中仍然要具备某些彼此呼应的特征。俗讲使用的讲经文是按正常讲经形式进行的,同样要把全经分成序分、正宗、流通的程序。可见俗讲虽有“悦俗”之意,仍要遵循一般讲经的形式,这样才成为俗讲的讲经。现在流传下来的讲经文,是法师使用的底本,所以在抄录时对经文往往是节抄,如《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抄录经文时这样写道:“经云‘诸宝台上’乃至‘以为供养明净明德佛’。”其格式则可省作“××××乃至××××”。

猜你喜欢

  • 信安王

    即李祎。太宗子吴王恪之孙,玄宗从兄。开元十二年封信安郡王。新、旧《唐书》有传。高适有《信安王幕府诗》。参见“李祎”。

  • 注释唐诗三百首

    清李盘根注。盘根,字仙舟,约生活于清乾隆年间。《注释唐诗三百首》,六卷。李氏在孙洙《唐诗三百首》原本上重新加以注释,以成此编。以诗体编次,但与通行本《唐诗三百首》不同,先五七言律绝,后五七言古诗。书中

  • 王光庭

    【介绍】:名晙,以字行。雍州咸阳(今属陕西)人。王方庆少子。历官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明威将军。工书知名,尤善琴棋。《全唐诗》存诗2首。

  • 徐太妃

    【介绍】:见蜀太妃徐氏。

  • 拥肿材

    指无用之才。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潦倒声名拥肿才,一生多故苦邅回。”

  • 明义宗文

    【介绍】:见赞宁。

  • 寄唐生

    【介绍】:白居易作于元和初年。唐生即唐衢,河南蒙阳人,举进士不第,因忧伤国事日非而哭。工诗,与白居易友善,他们约在贞元二十年(804)相识于李翱家,一见如故。此诗前二十句写唐生,既同情其无衣无食、怀才

  • 唐诗语言研究

    蒋绍愚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该书是一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唐诗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从唐诗的格律、唐诗的词汇、唐诗的句法、唐诗的修辞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除上述四章外,书末附录《唐诗词语

  • 踏歌词四首

    【介绍】:刘禹锡作。词,原注:“一作‘行’。”诗有“为是襄王故宫地”,则作于长庆二年(822)至四年在夔州刺史任。踏歌本出《西京杂记》:“汉宫女以十月十五日相与联臂踏地为节,歌《赤凤来》。”后盖演变成

  • 相著

    互相接触。亦引申为互相依恋。韩偓《木兰花》词:“娇娆意态不胜春,愿倚郎肩永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