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伊洛渊源续录

伊洛渊源续录

①二十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谢铎撰写《伊洛渊源续录》,薛应旂撰写《考亭渊源录》,均为续朱熹《伊洛渊源录》之作,记载朱熹以后闽学派人物事迹。张伯行认为二书或采辑未备,或去取未严,因而重新考订,编成此书。有清张氏正谊堂抄本(现藏南京市图书馆)。② 六卷。明谢铎(1435-1510)撰。谢铎字鸣治,天台(今属浙江)人。文学家。天顺末进士。《明史》称其“性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累官经筵。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南京国子祭酒。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后病归家居。十年后召擢礼部左侍郎,复为国子师。有《桃溪争稿》、《赤城论谏录》、《赤城新志》。《伊洛渊源续录》一书是继南宋朱熹《伊洛渊源录》而作。共录二十一人。书中以朱熹为宗主,上录朱子之学的来源者罗从彦、李侗等,而佐以朱子之友张栻、吕祖谦等人,然后录黄干至于何基、王柏等传朱子之学者。此书能辨明学术源流,但书中所载张栻等七人事迹则全录《宋史·道学传》,而吕祖谦等七人则全录《宋史·儒林传》,李侗等六人仅略采行状、志铭和遗事等,其中辅广一人只载其姓名里居而已,可见精粗不一,考审欠详。谢铎治学力宗师承,故该书不免有门户之见,上述详略之间与此有较大关系。

猜你喜欢

  • 钝斋文钞

    七卷。清杨兆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杨兆瞻字又平。江西瑞金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前有杨兆蟾自序。《自序》说,其著文三百余首,淘汰其三分之二交付刊印。此抄文均为杨兆蟾自定。张尚瑗《序》称,“其文似

  • 清贾汉复补刻孟子

    (石刻本)清贾汉复补刻。汉复字胶侯,号静庵,曲沃(今山西曲沃县)人。明季为淮安副将,入清,隶正蓝旗汉军,官累至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陕西巡抚。此《孟子》石经,为康熙七年汉复巡抚陕西时所补刻。按今天所谓

  • 从先维俗议

    五卷。明管志道撰(详见《孟义订测》条)。此书共五卷,内容大要言往来交接之礼,亦即礼俗关于世教民彝之大者。前三卷均载事迹,第四、第五卷多为其讲学之语,理杂二氏,颇及垂世典要与出世密固,且明立三教主宾之说

  • 经史百家简编

    二卷。清曾国藩(1811-1872)选编。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有《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是曾国藩在编辑《经史百家

  • 春秋管见

    无卷数。清魏枢(详见《东易问》)撰。此书杂采《春秋》“三传”及胡安国《春秋传》之文,并附作者之意于后。作者的观点与胡氏同一思路,亦属苛刻罗织之论;其有自出新意者,则更为乖谬,甚而至于擅改经文。如改以鲁

  • 春秋图说便考

    二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邳州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董用威、马轶群修,鲁一同纂。董用威,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进士出身,曾三任邳州知州。马轶群,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咸丰元年来任知州。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又

  • 周易原始篇

    一卷,清邓蘖撰。此书作者认为周易立义取象,皆有本原,故取周易与三坟书相互印证,欲弄清古人治易的沿革、思想。但其所据皆为伪书,故说虽新颖,但游谈无根。如其所据的三坟书,原书早已散佚,现今所见者都是后人伪

  • 梦鼎堂文集

    四卷。《若溪集》一卷。清任观瀛(约1694前后在世)撰。任观瀛,字子登,一作紫登,安徽萧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陕西临潼道。此二集皆其任浙江长兴知县时所作。《若溪集》以水名名

  • 经稗

    六卷。清郑方坤(生卒年不详)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