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疏证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革举人,交地方官管束三年,遂杜门著书。学术上宗今文经学,敬仰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其居曰“师伏堂”。主张《易》《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过。含有特定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因此,“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此乃清代今文经学一种极端的主张。著作除《六艺论疏证》一卷,还有《五经通论》(亦称《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大传疏证》七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易经通论》一卷,《书经通论》一卷。《诗经通论》一卷,《礼记浅说》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王制笺》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郑志疏证》八卷,《郑志考证》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汉碑引纬考》一卷,《师伏堂咏史》一卷,《骈文》一卷,《诗草》一卷,另《皮氏经学丛书》、《师伏堂丛书》。皮锡瑞治汉学,敬仰伏生,亦膺服康成。《经学历史》称康成有“博闻强记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此书卷首有锡瑞《自序》。《自序》论郑学先后及著书次序云:“郑君始师京兆,早通今学,晚受东郡,兼采古文,是故郑学弘通,本先今而后古。著书次序,实始纬而次经。潜窥论言多据毖纬,当在七纬注成之后”。“七纬”,今人王利器《郑康成年谱》记载“六纬”:《易纬注》、《尚书纬注》、《诗纬注》、《礼纬注》、《乐纬注》、《孝经纬注》。不知康成还有何书纬注。清代学者叶德辉称皮氏此书“考订残阙,别白是非,无一语不求其安,无一字不征诸实”,不无溢美之嫌。皮氏《疏证》之作,偏袒今文,酷信祥,此不“安”不“实”之处。有《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诚斋诗话

    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集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且记事与议论相杂,并无完整体系。所论诗文,近于江西诗派,谓之“以故为新,夺胎换骨”。论诗言“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诗家

  • 经厂书目

    一卷。明内府刊。经厂,即内府刻经厂,以宦官主其事。书籍刊版,皆贮存于此。所列书目一百一十四部,详记其册数、页数、纸幅多少,等等。有汪如藻家藏本,“四库全书”著为“存目”。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诗纬含神雾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首有近代经学家廖平序,序称西汉以上说经,皆以纬为主,而齐鲁韩三家诗尤为显著。篇末有门人萧洁端跋,跋称胡氏旧有《诸经纬训纂》,现已散佚,唯有少数几种保存下来,《诗纬含神雾训纂》即其中

  • 经义文要

    十卷。清李元春辑。首有李氏自序,称“以文明经,犹之以经明道。汉人训诂不言文,自是文之一体。唐宋以后文不尽说经,而说经之文贵”。又说“汉魏时郑王便分门户,至宋每翻旧说,近则又多遵汉以斥宋。不敢以私见分左

  • 方简肃文集

    十卷。明方良永(约1506前后在世)撰。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大约生活在正德元年(1506)前后。弘治三年(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使政,其时,钱宁方得志,众公卿不敢出一言,方

  • 古诗纪

    一百五十六卷。明冯惟讷(?-1572)撰。冯惟讷字汝言,号少州。山东临朐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江西左布政使,所举多为民便。惟讷与兄惟健、弟惟敏,皆以诗文名齐鲁间。有《风雅广逸》、《楚词旁

  • 菩萨地持经义记

    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诂所说经义记》条。《菩萨地持经义记》亦名《菩萨地持论》。此经记原本为五卷,各分上下。今所存有第三卷(下)、第四卷(上、下),第五卷(下)合为四卷。分别见诸续藏

  • 立山词

    一卷。清张琦(1764-1833)撰。张琦初名翔,字翰风,又字宛邻,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道光举人,先后出任章丘、馆陶等地知县,任上均有政绩。工于诗文,擅长书法,舆地之学尤其所长,曾撰《战国策释地》,

  • 保宁府志

    ①十四卷,明杨思震纂修。杨思震,明安岳教谕。其所纂除《保宁府志》外,另有《安岳志》若干卷。保宁府旧有志,然十分粗略,谬误亦多。杨思震以旧志为底本,适当删削,另广搜博采,增补史实,重新纂成兹编。《保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