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智度论疏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一百卷,天竺僧人龙树著。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所译。此论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名《大品般若》即一再译过的《放光般若》、《光赞般若》和玄奘译的《大般若经》第二分)的论著。主要内容有:首缘起第一,略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因缘。接着解释初品中如是我闻一时第二,乃至释初品中信持无三毒第五十二,是为释《序品》第一。顺次以下释《报应品》(《即奉钵品》)第二,释《嘱累品》第九十,是为释摩诃衍(大乘)论。般若波罗蜜与摩诃衍是一个意思,即“大乘”。因此,《大智度论》释般若也就是释摩诃衍论。《大智度论疏》原本二十四卷,今已残缺不全。尚存的有:疏卷第一、释论卷一、疏卷第六、释论卷十九至二十一、疏卷第十四、释论卷三十二,三十三、疏卷第十五、释论卷三十四、五、六、疏卷第十七、释论卷四十至四十四、疏卷第二十一、释论卷五十九至六十四、疏卷第二十四,释论卷七十五至八十二,凡七卷。卷第一第六所释均十分详明,科判亦周密。卷第十四等以下,则非常简略。每品之初,大部科分释义。多引心论之义,成实之说用于疏解。在大乘经典于罗什所译诸经外,多引昙无谶和菩提留支所译《涅槃》等。《大智度论疏》在当时和唐代以后,仍有一定影响。是研习《大智度论》的珍贵资料。现常见收载于《续藏经》。

猜你喜欢

  • 东书堂集古法帖

    十卷。明周有敦(生卒年不详)摹。周有敦,博学工于文词,善书画。此帖取材于宋淳化《绛帖》与《秘阁续帖》,同时又增入其它宋元墨迹;其中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为分卷标志。该帖中小楷及

  • 律吕正论

    四卷。明朱载堉(见《乐律全书》)撰。是书扫除古法,独出新意。朱载堉认为《史记》称黄钟八寸十分一,约十分为寸。《管子称九九以是生黄钟,约以九分为寸。从汉代京房、刘歆开始以九寸为九十分,以空围相乘得八百一

  • 禹贡图说

    四卷。清周之翰撰。周之翰字翙廷,湖北广济人,诸生。本书是周之翰为授徒而作,不依经文,专门解说地理,所说凡冀州二十六条,兖州九条,青州十一条,徐州十四条,扬州八条、荆州十四条,豫州十五条,梁州二十条,雍

  • 茹古略集

    三十卷。明程良孺(生卒年不详)撰。程良孺著有《读书考定》。本书的体例如同《事类赋》。全书三十卷,共计为三百九十四篇。每篇皆采撷华美的词语,联为偶语。书的自序称不奇不已,不幽不已,不僻不已,不合其奇者、

  • 登州集

    二十三卷。明林弼撰。林弼,字元凯,福建龙溪(今龙海)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为漳州路(今福建龙溪)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府。林弼尝与王廉同使安

  • 王文成全书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

  •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

  • 穀梁礼证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

  • 四时气候集解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

  • 东墅诗集

    六卷。明周述(?-1436)撰。周述字崇述,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廷试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宣德中累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著有《东墅诗集》。述性情温厚简静,文章雅赡。观是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