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婺源县志

婺源县志

①十二卷,清蒋灿纂修。蒋灿,浙江仁和人,官徽州府通判,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两任婺源县知县。婺县有志,一修于明正德,再修于嘉靖,三修于天启,至清康熙八年(1669),已四修,距此志约三十年。蒋灿自序云“郡伯朱公,将有府志之役,征掌故于属邑,余不敏,不敢以代庖谢责,乃开局取旧志重续之,仍其部署,益以新事,不数月而二十余年之文献了如指掌。”此志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印。此志分为十类,悉有前引后跋,引必以蒋灿曰,跋必冠以张绶曰,各目前既有序,有必有赞曰,词意繁复,半属可删。“通考”一门中,所系寺观、仙释、丘墓,其内容实为杂志,今以通考命名,尚殊罕见。“人物志”门,除儒林、文苑外,又有学林,地产不入食货志,而入疆域,其体例杂乱无章。② 三十九卷,首一卷,清赵汝为纂修。赵汝为,字监泉,直隶易州人,举人,嘉庆十一年(1806)来任婺源知县。婺源县志,入清凡四经纂辑,一修于康熙八年邑守刘光宿,再修于三十三年邑守蒋灿,三修于乾隆二十二年邑守俞云耕,四修于五十二年邑守彭家柱,越二十六年,至赵汝为。会制府有重修江南通志之举,檄各属纂修邑志,赵汝为设局纂辑,于嘉庆十二年(1807)志成。此志大多因循乾隆旧志,宏纲细目,纤微无异。赵汝为自序称,“丁未距今不过念余年耳,其间疆域、官师、选举、食货、兵防各门,体例详赡,悉仍旧贯,惟人物一条,宜加搜辑”,故此志于人物一门,增补独详。全志三十九卷,人物一门已占其三分之一,其他各志,亦间有增补移易,且另标丁卯续志以别之,立体殊为有当。对旧志讹误,其多所辨证,如艺文志《古易言训》,本吕伯恭著,而附之朱子,《潜虚发微》本张敦实著,而附之张敦颐,凡此之类,此志皆悉为订正。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③ 三十九卷,首一卷,清黄应昀、朱元理纂修。黄应昀,江西南丰人,监生,清道光五年(1825)委署婺源县事。考婺源有志,自明正德八年,至天启二年凡经三修,入清则康熙八年,至嘉庆十二年,凡经五修。道光五年,檄饬通省,兴修志书,婺源知县黄应昀,乃设局纂辑,阅两月而竣事。道光六年(1826)刻印。此志一踵嘉庆旧志,较前志,不仅体例无殊,所增事迹,实亦无多。就其内容,除人物、艺文两门补订较多外,其他典制,亦略有移易。其卷首备载历修旧志序文,乃康熙甲戌志各门前引后跋,俾读者易知沿革。此志虽因独创少,亦有名著之称。有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④ 六十四卷,首一卷,清吴鹗等修,汪正元等纂。吴鹗,端州(广东高要县)人。吴鹗序云“婺志之兴,续修凡九,自道光五年,以迄于今,又将五纪矣,中更兵燹,所宜添纪者实繁,此而不修,后复何及,询谋佥同,即于八年(1882)春兴修,至癸未秋而厥事乃蒇”,故开局于光绪八年(1882),而书成于九年。此志体例踵其道光志,然于各门目中,多有考订之处,如旧志疆域门中沿革一目,杂采诸事,此则将于沿革无涉者,悉心考订,有门可附者,各从其类。学校一目,新增了学制条目。

猜你喜欢

  • 洪龟父集

    二卷。宋洪朋(生卒年不详)撰。洪朋字龟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黄庭坚之甥。两举进士不第,与弟芻、炎、羽并有才名,号称“四洪”。朋还是“江西诗派”中的诗人,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所列二十五人,其中洪

  • 大儒学粹

    九卷。明魏时亮(生卒年不详)撰。魏时亮字敏吾,南昌(今属江西)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初好交游,负意气。后因受挫折,潜心研习性理之学。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奏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

  • 诗通

    四卷。明陆化熙撰。化熙字羽明,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进湖广参政。未赴卒。著有《诗通》、《目营小辑》。是编不载经文,止标篇什名目,而发挥其意旨。

  • 诗经要义

    二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华父,谥文靖,邛州浦江(今四川省邛崃县)人。有《周易集义》十一卷已著录。考《宋史·儒林传》及《宋志》,魏氏著述计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周易集义

  • 朴园藏帖

    六卷。清钱泳辑(1759-1844)刻。钱泳字梅溪,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书画,善辑摹古帖以之赠与巴光诰。按巴光浩所作跋说,钱泳博雅好古,平生所见晋唐宋元墨迹极多,便仿文氏《停云馆帖》之例,择其佳品

  • 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

    见《韵学渊海》。

  • 毛诗名物考

    六卷。清牟应震撰。应震字寅同,山东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由禹城训导升任青州教授。书前有作者自序与孟广均序。据二序,知作者自童年即喜考校名物。应震与其族兄弟松岩、陌人讲解

  • 四书大全纂要

    无卷数。清魏裔介撰。魏裔介详《孝经注义》条。明永乐间胡广等人撰集的《四书大全》冗滥芜杂,读者难以得其要领,魏氏遂删繁就简而为一编,以使读者易于诵读。但其所摘并未独得《四书大全》之精华,可谓立意尚好,为

  • 检说文难字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据说桂馥曾有此撰。王筠在京时,稔知李璋煜藏桂氏辑本,欲观而李氏不与,便辑此本,以利初学。其例以笔画多少为次。凡隶体与篆大异者,虽不异而猝难辨者,重文之不从

  • 尹文子校勘记

    一卷。清钱熙祚(生卒年不详)撰。熙祚一生长于校注,有《吴光郡校勘记》、《鬻子校勘记》,已著录。熙祚又引《道藏》本、吉府本、及《北堂书钞》、《群书治要》、《艺文类聚》、《意林》、《白孔六帖》、《长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