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钩命决

孝经钩命决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凡十条,其中“中国多孝则风雨时”一条,“孝旨如醴泉”一条,“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一条,“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一条,“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性情者视孝子”一条,“不时谓之败岁,不孝谓之戮民”一条,《群书征引》未载。“三皇步,五帝骤;三皇驰,五霸骛。或称帝王,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接下称帝王,明以号令臣下”一条,其“或称帝王”以下《群书征引》也未载。“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一条与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三十八篇文字完全相同。不知是仲舒引纬文,还是纬文误入。“春政不失,五谷蘖;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荒;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谷稚熟,日月光明”一条并见《尚书考灵曜》,当为误入。该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详见《孝经援神契》)编辑。孙珏认为,纬书言命者,数《元包》最好;以钩言者数《春秋》之文燿钩与《河图》之稽燿钩。是书所辑不注明出处,多混杂伪脱。如“孔子海口”八字,孙珏已收入《孝经援神契》,又重收于此。“水性则信”九字见于《王制疏》,只作孝经纬,孙珏也收于此。《王制疏》所引作“土性则智,水性则信”,孙珏妄为互易,实在有失古训。“东夷之乐”条,见于《周礼·春官》鞮氏疏,作“持矛持弓持钺持盾”,孙珏则作“持矛持羽持戟持干”,不知何据。是书语驳而不切,与其所辑《孝经援神契》无异。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本于赵在翰所辑,而以《古微书》以及清河郡本校之。与《古微书》同引者,共三十三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十条。与清河郡本同引者,共十五条,其中文字有异者八条。“或称帝王”二十五字,清河郡本接于“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之下,连为一条,并于此条下宋均注增“多步者行犹缓,骤则行之速。驰者则如奔,骛者则如飞。行缓则久,行速犹常,如奔则疾,如飞则一止而已。故霸不如王,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矣”,凡五十三字。“情生于阴”条下,清河郡本增宋均注“阳气主于流进,故仁;阴气主于积聚,故贪也”二十字。赵本引《续汉书》注“天失仁”,“天”下注疑有缺字,而清河郡本直接作“天子”,较赵本为善。黄奭仍沿袭。另补二十九条,附于其后,仍用赵在翰考证而删其名。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所辑凡七十八条。其中第一条“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其为木铎,则天下法”中,“圣人”二句,《诗闷宫正义》引入援神契。第十四条“仲尼海口,言若含海泽也”,《艺文类聚》人事部引“孔子海口含海”入援神契。在翰于条下,均注明出处。其他书互引有同异者,也详加说明。“郊祀后稷”条,援杨应阶说,认为《礼》“王后蚕于北郊”,无“北郊祭地”之文。此云“祭地北郊就阴位”,证以《汉志》引《逸礼》云“祭地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可据以补《礼》文之缺。是书引《古微书》数处,只有“钩象星也”四字,《古微书》讹作正文,在翰订为注。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题魏宋均注。是书以《古微书》为底本,开卷引“贲居子云”,作解题,可谓望文生义,不足为据。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间或对《古微书》所遗有所补充。对《古微书》漏引、误收,国翰据《后汉书》天文志注、《周礼》贾疏、《北堂书钞》以及《广弘明集》或补引,或移正,或订正。又补入《北堂书抄》一条,《御览》三条,《周礼·春官》郑注一条,《周礼》贾疏一条,《礼记正义》三条,《文选》注十一条,《路史》注一条,《仪礼疏》一条,《后汉书》注六条,《诗正义》一条,《占经》四条,《礼记》郑注一条。另据《唐书·儒学传》“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二句,校《礼记正义》无二“之”字,为他辑本所未及。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所辑凡七十二条,条下各注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间或有考证。《周礼·大司乐》郑注,引“祭天子南郊就阳位”只云孝经说,而《周礼·地官牧人》疏,引“祭地于北郊就阴位”,两文成对,因收入此卷,又引《说郛》“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条,谓“作礼制乐”当为“制礼作乐”。又《春秋左传》杜佑疏,引“《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学经》一尺二寸书之”,而《通典·封禅门》引“六经册长尺四寸,《孝经》册长足二寸”,疑杜佑所说系括此意为之,另外别无出处。是书引《说郛》“三皇步,五帝趋;三王驰,五霸鹜”一条,其中“趋”字《御览》及旧本《说郛》均作“骤”字。是书亦引《渊鉴类函》一条。该书版本为纬捃本。

猜你喜欢

  • 洞庭缘

    清陆继辂(1772-1834)撰。陆继辂,号祁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代戏曲作家。依靠有官职的亲戚、朋友作幕友为生。著有《洞庭缘》传奇剧本。写洞庭君出宫去征战蚩尤,洞庭君之王妃,因觉宫中寂寞,遂变

  • 燕堂诗稿

    一卷。宋赵公豫(1135-1212)撰。赵公豫字仲谦,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绍兴中进士。历知仁和、余姚、高邮军、真州、常州,官至宝漠阁待制。公豫为人沉厚清苦,为官清正廉洁。常言“吾求为良吏,不求为健

  • 栖霞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黄丽中修,于如川纂。黄丽中字锦江,江苏如阜人,监生出身,光绪五年(1879)任栖霞知县。于如川,邑训导。考《栖霞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卫苌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余年未修志了。

  • 雪樵经解

    三十三卷。清冯世瀛撰。世瀛,字、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曾任四川金堂县训导。最初,世瀛写出了五经集解十五卷,既而将这十五卷增扩为二十卷。以后又陆陆续续写成了续集二十卷、附录三卷。最后经过整理,定为三十三卷

  •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六十卷。宋章定(生卒年不详)撰。章定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生平事迹亦不可考。唯此书二十六卷中载其曾祖元振为建炎中进士,官广东提举常平。此书作于嘉定己已(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

  • 高峰文集

    十二卷。宋廖刚(1070-1143)撰。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南剑顺昌(今福建顺昌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初(1119),自漳州司录,历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出知兴化军。

  • 刘氏鸿书

    一百零八卷。明刘仲达(生卒年不详)撰。刘仲达字九逵。本书分二十四类,类下又分子目二百六十。事实词章,相杂而载。所引内容都注明出处,便于阅读参考。但大多亦是转引自其他类书。书的卷首题汤宾尹删定。但是在李

  • 西藏全图附说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