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徽通志

安徽通志

二百六十卷,首六卷。清陶澍、邓廷桢修,李振庸、韩玫纂。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由编修历给事中,授川东道,迁山西按察使,清道光元年(1821)擢安徽布政使,三年正月授安徽巡抚,同年五月调任江苏巡抚,十年总督两江。撰有《陶渊明集注》等。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人,清嘉庆六年进士,由编修知府擢湖北按察使,道光初历江西、陕西布政使,六年授安徽巡抚,九年以修安徽省志告成,十五年擢两广总督,十九年调任两江总督,旋调云贵及闽浙,二十六年巡抚陕西,卒官。清初平定江南,改置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统领上下两江,司置江宁。顺治十八年(1661),增设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使司领安徽。康熙五年(1666)分省,始设安徽巡抚,治所置安庆。分省后,安徽志乘未有专书,惟有《江南通志》采辑皖江事实,且《江南通志》自乾隆元年续修,迄道光已越百年,纂辑专书势不可缓。道光五年(1825),安徽巡抚陶澍奏请创修省志,设局纂辑,规模粗定。适陶澍调任江苏,邓廷桢奉命巡抚安徽,复赓续之,自乙酉(1825)之夏,迄于己丑(1829)之春,采访撰校,越五载而志书成。此志仿《江南通志》例,列志十,每志以类分附,共七十二类。卷前列序文、纂辑职名、凡例;卷首一至六卷备载诏谕及御制诗文;卷七至四十三舆地志:星野、疆域、图说、建置沿革表、形势、山川、风俗、城池、公署、关津、古迹、坛庙、寺观、陵墓;卷四十四至四十九河渠志:江、淮、黄河、运河、水利、水利治绩;卷五十至六十四食货志:田赋、户口、徭役、漕运、关榷、杂课、盐法、蠲赈、积贮、物产;卷六十五至七十二学校志:历代学校考、祀礼崇封考、学宫、书院、试院;卷七十三至八十四武备志:兵志、兵事、江防、驿传、铺递;卷八十五至一百十四职官志:文职、武职、名宦;卷一百十五至一百三十八选举志: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拔贡、副贡、荐辟、仕籍;卷一百三十九至二百四十四人物志:名贤、宦绩、忠节、儒林、文苑、武功、孝友、义行、隐逸、方技、流寓、仙释、列女;卷二百四十五至二百五十六艺文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卷二百五十七至二百六十杂类志:祥异、摭记、辨讹。此志全以《江南通志》为纲,记载悉从其旧,删繁就简,择要集录,既包揽全省,又与所属府州县志有所区别。有清道光五年(1825)安徽通志稿纸抄本、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清道光间红格写本。

猜你喜欢

  • 伤寒指掌

    十四卷。明皇甫中(生卒年不详)撰。中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三代业医,承其家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临床体会,撰成《明医指掌》。皇甫氏《伤寒指掌》原始《内经》,发明仲景立法之意,于诸家之说,颇推崇

  • 吏部铨选汉官品级考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本书也是锡珍等奉敕撰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共分四卷。卷一,自正一品至从四品;卷二,正五品至从六品;卷三,正七品至从八品;卷四,正九品至未入流。书末附有“铨选汉军品级考”,所述自内

  • 元内府宫殿制作

    一卷。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元代宫殿建筑工艺技巧绝伦,宏丽精美,内府之宫殿建筑除此之外,在布局、建筑用料上更有自己的特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偰写有《元大都宫殿图考》一书,详记元大都宫域之四至及诸宫之地点,

  • 孝经钩命决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凡十条,其中“中国多孝则风雨时”一条,“孝旨如醴泉”一条,“作礼制乐,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一条,“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一条,“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性情者视孝子”一条

  • 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七十二峰足征集

    一百一卷。清吴定璋(生卒年不详)编。吴定璋字友篁,吴县(今属江苏)人。此集为地方诗文总集。定璋遍搜历代生于太湖七十二峰间文人之作,得诗八十三卷,词二卷,赋三卷,文十三卷,共一百零一卷。所选之诗不叙时代

  • 唐韵四声正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古音声调问题,诸家之说至为纷歧。陈第谓古无四声;顾炎武谓古人四声一贯,又谓入为闰声;江永谓古有四声,但《诗》韵可四声杂用;段玉裁谓古无去声;孔广森谓古无入声;

  • 长沙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吕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县人,举人,曾任长沙知府。张雄图字励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时为名士。王文清字九溪,湖南宁乡人,曾任宗人府主事、三礼馆律吕馆纂修,经史馆

  • 四书讲录

    五卷。清胡统虞撰。统虞字孝绪,湖南武陵人,官国子监祭酒。是书一卷《大学》,二卷《中庸》,三卷《上论》,四卷《下论》,五卷《孟子》,系统虞在金台社为诸子讲学,其子觐征录而存之。统虞学宗阳明,唯不甚驳难朱

  • 陈刚中诗集

    三卷。《附录》一卷。元陈孚(1240-1303)撰。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历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中《观光稿》一卷,为至元中署上察书院山长时作;《交州稿》一卷,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