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新义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学及名物训诂。著书凡二百四十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谓“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七谓《尔雅新义》三间堂刊本二十二卷,曰:“宋陆佃撰。《中兴书目》、《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著录。陈(振孙)氏云: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至焦氏《经籍志》、叶氏《竹堂书目》尚载之,朱氏《经义考》始注曰未见。然《永乐大典》中亦有其书,惟文句讹阙,不能排纂成帙(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埤雅》下)。全谢山《经史问答》七称曾见之;惜未钞,今旁求不可得矣。据此,足证其书世犹仅有存者。此本为萧山陆(芝荣)从杭州吴山书肆所得,誊写讹脱,亦几不可读。后假得宋茗香(大樽)校本,是正文字,差为完善,因付之梓,以广其传焉。”案嘉庆戊辰(1808年)三间草堂刊本二十卷、叙录一卷,周氏二十二卷说误矣。周中孚又云:“是书承诏而作,用力甚勤,当代立于学官,在《三经新义》之次;然宋时如陈氏诸人已不满其书。今按编中详究名义,颇多深思。”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并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今坊间刻本皆以三间草堂刊本为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易得,云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

猜你喜欢

  • 四书虚字讲义

    一卷。清丁守存撰。守存字心斋,山东日照(今同)人。官至广西布政使。是书首有何国琛序,大旨取四书中七十五个虚字,先引《尔雅》、《说文》、《玉篇》、《广韵》诸书,释其音义,继就行文之委曲变化,推阐其所用,

  • 石潭易传撮要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 春秋家说

    三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

  • 春秋大义

    无卷数。清张希良撰。希良字石虹,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工诗文、明古学,曾督学浙江,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侍郎;还著有《宋史删》、《格物内外编》、《宝宸堂集》等。张希良认为“

  • 常宁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玉山修,李孝经纂。玉山,蒙人,曾任常宁县知县。李孝经,邑人,举人,曾任广西知县。按常宁县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万历年间曾续修。迄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张问明一修,雍正十年(173

  • 易学真诠

    不分卷。清黄本溥撰。黄本溥字以行。湘乡人。此书前有自序。说明著此书的目的是“于易学之源流、河洛之精蕴、先后八卦之象数,慎思明辨,力求昭晰。俾学者豁然于天人合一之旨,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故书中多以

  • 千岩和尚语录

    无数卷。明代释元长(生卒年不详)撰。元长。俗姓董,字无名,萧山县许贤乡人。自幼聪明过人,七岁经书过目成诵,举止行为如若成年人。少年依授经师学习《法华经》,据义问师,常常使业师受窘。后于灵芝寺受具足戒。

  • 春秋左传句解

    ① 三十五卷。宋朱申(详见《周礼句解》)撰。该书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九一著录作《春秋左传节解》、《春秋左传详节》,今存明刻本又作《春秋左传详节句解》、《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该书只解释《左传》,而不

  • 微积溯源

    八卷。英国华里司(详见《代数术》)撰。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与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这是第二部被译成中文的系统微积分著作。华蘅芳在读完李善兰翻译的《代微积拾级》后感到不满足,在《微积溯

  • 涪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吕绍衣修,王应元、付炳墀纂。吕绍衣,字柳村,德化人,曾任涪州知州。王应元,字春圃,邑人。付炳墀,字紫卿,邑人。涪州有志始于康熙年间,为邑人刘之益等纂修。其后邑人冯懋桂等曾重修。乾隆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