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卷。《续稿》十二卷。清朱珔(1769-1850)撰。朱珔字玉存,一字兰坡,号兰友。安徽泾县人。清代文学家。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庶吉士,旋改编修,官至赞善,后因母病归里。主讲钟山、紫阳书院
话本小说集,编者不详。此书首见于近人缪荃孙1915年刊印的《烟画东堂小品》丛书,残存第十卷至第十六卷,共七篇。据缪氏跋(署名江东老蟫)称:“余避难沪上,索居无俚。闻亲串妆奁中有旧抄本书,类乎平话;假而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此书,重点在于辨驳周公摄政之事。王国维认为,周公摄政之事不可信。他在解释《洛诰》中“复子明辟”时说:“复,白也。”又引郑玄曰:“复谓奏事也。辟,君也。”所以王氏认为“复子犹《立
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曲阜(今属山东省)人。字众仲,一字撝约,号轩。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官检讨。以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少曾受业于戴震、姚鼐,专攻经史小学,
九卷,清阮文藻修,赵懋曜纂。道光初年,大府檄修通志,知县阮文藻,延邑人赵懋曜等,相于采辑,汇为一册,以备采择。此志称“续志”,卷一为学校、书院、坛庙、官署、桥梁、津渡、古迹、寺观;卷二为食货、职官表、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一卷。明陈诚(1365-1458)撰。陈诚字子实,吉水(今属江西)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今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次随李达出使西域,历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
二十四卷。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傅恒等奉敕撰。这是一部以贯通西域各少数民族语文为主旨的分类词汇集。所谓西域包括新疆(分天山南北两路)、青海和西藏。分为地、山、水、人四门,首列满文,次列汉字,详注其
二卷。明江晖撰。江晖,字景孚,仁和(今浙江杭县)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谏南巡,杖关下。出为广德知州,召授编修,进修撰,迁河南按察佥事。事迹具详《(康熙)仁和县志》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