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十卷。梁刘勰(约465-532)撰。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后迁京口(江苏镇江)。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深得萧统赏识。后出家为僧改名慧地。此书成于南齐末年,约永泰元年(498)八月至中兴二年(502)四月之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一部有影响的巨著。全书凡十卷,共有文五十篇。“上篇”二十五篇分为两部分:《原道》、《宗经》等前五篇为总论,《明诗》、《诠赋》等后二十篇分论各种文体之历史发展及特征。“下篇”二十五篇,包括《神思》、《体性》、《风骨》、《通变》、《时序》、《物色》、《知音》诸篇,是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等重要理论问题的专论;最后一篇《序志》。《序志》中称:“《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见此书受当时三教同源思想的影响,融儒、释、道于一炉的文艺思想的特点,但其中儒家思想仍占有主导的地位。全书主要论述有:(一)文学的本质与起源,认为一切文章均应以圣人撰经的“衔华而佩实”的原则作为写作的指导思想,尽管后世文体众多,特点各异,皆基本源于五经,并提出著名的“六义”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优劣的标准;(二)文学的构思与创作,指出艺术思维的特点是“神思”,艺术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并始终与感情的波涛相连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艺术想象的结果是凝聚成“意象”等等;(三)文学的风格与体裁,深入细致地探讨了艺术风格形成的主客观条件,认为艺术风格虽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有: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基本风格;(四)文学的结构与技巧,主张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认为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而内容又起主导作用,故强调“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五)文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主张“文变染乎世情,而兴废系于时序”,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六)文学的批评与鉴赏,主张文学批评应“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并提出对作品进行“披文而入情”分析的“六观”标准。总之,《文心雕龙》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理论批评史、美学思想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集的版本、注本众多。有嘉禾、宏治、嘉靖、万历等年间刻本,注本有清黄叔琳辑注本,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等。

猜你喜欢

  • 物类相感志

    ①一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琥珀拾芥、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坠、胡桃烧炭可藏针、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全书共分总论、身体、衣服、饮食、器用

  • 董子文集

    一卷。汉董仲舒(前179-前104)撰。(董仲舒生平详见《春秋繁露》辞目)。据《隋书·经籍志》载董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旧唐书·经籍者》、《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 小万卷斋经进稿

    四卷。清朱珔撰。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辞目)。是书内容:卷一,《圣驾东巡谒陵恭进拟古乐府二十章、谨序(嘉庆十年)》及《四言诗》一首;卷二,《皇上五旬万寿恭进德符福应颂十章、谨序(嘉庆十四年)》、

  • 心白日斋集

    六卷。清尹耕云(?-1877)撰。尹耕云,字杏农,湖南桃源人。道光进士,咸丰间官布政使衔道台。其人官礼部曹郎时读书甚勤,举凡经史无所不窥,转御史时,弹劾王公大臣无所规避,直声动朝野。是集卷一至二为奏议

  • 海盐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彬修,徐用仪纂。王彬,光绪二年(1876)任海盐县知县。徐用仪,军机处行走方略馆。海盐县志自明永乐至天启,共修五次,嘉靖以前无可考证,万历中仅存《天启海盐县图经》,此篇是在

  • 易鼎三然

    无数卷。明朱天麟撰。天麟字震青,一字游初。江苏吴江人。寄籍昆山,崇祯元年(1628)进士。由兵部主事改授编修。南明时桂王朱由榔,以天麟为大学士,卒于广西。此书成于崇祯三年(1630),把读《易》比喻为

  • 明表忠记

    十卷。明钱士升撰。士升生平事迹见《周易揆》条。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难中死难诸臣的情况。首列亲臣,次殉难、死义、死事、死战、从亡、隐遁、后死、三不忠,正伪。每类之中又附载表忠祠碑记。有崇祯胡氏十竹斋刻本

  • 山右石刻丛编

    四十卷。清胡聘之撰。胡聘之,字蕲生,湖北天门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山西巡抚。光绪二十二年(1896),胡聘之到山西绛县,其知县以所得山西石刻拓本,手录原文并撰考证八卷以献,并请求以公家之力组

  •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

  • 读史镜古编

    三十二卷,清潘世恩撰。潘世恩(1770-1854),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