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旧五代史》,方称《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前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江西庐陵(今吉安)人。他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时,参加了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活动,后被贬为地方官,一直到至和元年(1054),才被调回,任翰林学士,主编《新唐书》。《新五代史》编撰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从他写给尹师鲁、梅圣俞等人的信来看,在景祐三年(1036)前已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基本上完稿,先后经过十八年左右的时间。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也改变了《旧五代史》的编排方法。《旧五代史》分《梁书》、《唐书》等书,一朝一史,各成体系;《新五代史》则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纪、前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把列传分为各朝《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杂臣传》等等,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表》。本书文辞力求“高简”,对史实多所忽略,书出以后为不少学者指责。元纂宋、辽、金三史,明纂元史,清纂明史,皆不从此书之例。另外,欧阳修在书中竭力宣扬儒家思想,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北宋之后,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不过,由于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后于《旧五代史》,看到了《旧五代史》编撰者所没有看到的一些材料;他往往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二史亦可以互相补充。注释原有徐无党注,但颇为浅陋。有吴镇《五代史记纂误》,清彭元瑞、刘凤浩合撰《五代史记注》等。中华书局校点本,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了贵池本(清贵池刘氏影印南宋本)、殿本、南昌本(清南昌彭元瑞注释),参校了明汪文盛本、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鄂本(清崇文书局本)、徐注本(清徐炯注补《五代史记》抄本)、刘校本(清味经书院刻本,附有刘氏等《五代史记校勘札记》)以及傅增湘校勘成都书局本本纪部分。

猜你喜欢

  • 薛虞易音注

    无卷数。辑佚书,薛虞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籍》中。薛虞生卒事迹,马国翰定为汉魏间儒生,不足信。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马氏曾据《经典释文》、《周易正义》二书所引辑为一卷,名

  • 读商君书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读商君书杂记》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十三种书。在该书中陶鸿庆纠正了《商子》一书中的一些错误,看法独到可信。但有时也转引一些他人论述,往往陷于一己之见。《续四库全

  • 大学发微

    二卷。刘次源撰。是书首有刘次源自序,次以经传分篇释例。卷一为《大学》经,卷二为《大学》传。传又分《诚意篇》、《正修篇》、《修齐篇》、《齐治篇》、《治平篇》。《戴记》本无经字,也无传某篇字,特为标出,以

  •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

  • 画学丛书

    十四种二十八卷。清叶宗娱编。叶宗娱字介福,成都(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原不著编者姓名,而该汇编所收书清张庚撰《国朝画征录》,标“成都叶宗娱介福重校”,清姜绍书辑《无声诗史》题锦江叶

  •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约1173年前后在世)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

  • 读书丛说

    六卷。元许谦(1199-1266)撰。谦字益之,晚号白云老人,学者称白云先生。江浙省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谦自幼勤奋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延璠初,居东阳八华山讲学,从学者多至千余人

  • 质庵文集

    无卷数。明章敞(1376-1437)撰。章敞,字尚文,号质庵,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宣德间擢礼部右侍郎,正统初累官至礼部左侍郎,曾参与修《永乐大

  • 读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经所说经文疏》条。注疏东晋竺难提译本。“以三咒治三障,十念数息以息心,六字总持以证道。”初以五重明义,从人法以为名,丰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

  • 地学举要

    一卷。英国慕维廉(1822-1900)译。慕维廉,英国伦敦会教士。1846年来华,在上海传教。著有《大英国志》、《中国与福音》等书,还译有《地理全志》等书。《地学举要》一卷共分子目十二条,其内容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