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甚高论
七卷。明赵鸿赐(生卒年不详)撰。赵鸿赐,字承元,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中副都御史赵钱之子。此书共七卷,杂引佛经及释子语录,而以圣贤之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
七卷。明赵鸿赐(生卒年不详)撰。赵鸿赐,字承元,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中副都御史赵钱之子。此书共七卷,杂引佛经及释子语录,而以圣贤之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
二十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授刑部主事。乞归后飘泊江湖。工诗,时称“秀水派”,与钱载齐名。《丁辛老屋集》二十卷,卷首至卷十七收古今体
十四卷。明马攀龙(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马攀龙,字冲霄,号愧非子,山东阳信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官礼部主事。此编凡《谈略》四卷、《乾坤逆旅集》一卷、《漫稿》一卷、《游涉稿》一卷、《游林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成于泰定元年(1324),原本不分卷帙;所说二卷,是清乾隆间编定《四库全书》时,按书中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起例下列
清刘廷玑(约1676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葛庄诗抄》(辞目)。是集为刘廷玑在淮徐道为官时所作之诗。分年编次。所录上起康熙十六年(1677)下迄康熙五十一年。后附《补遗》一卷。其诗文辞清浅,“一片性灵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一作百谷。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即有文名,善诗文词曲,工书法,嘉靖末年入太学,后召修国史,未行而卒。著有《吴郡丹青志》,《奕史》等。《吴社编
二卷。清汾上谁庵(生卒年不详)撰。谁庵,姓名未详,据“汾上”二字,当为山西人。此剧共二十六出,取材于杂剧《十美图》,但与其所演述的张灵、崔莹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不同。其情节大略为:明才子张灵,工诗善画,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一卷。清沈铭彝撰。沈铭彝,浙江嘉兴人,生平及官职不详。《后汉书注又补》是为了补惠楝的《后汉书补注》而作的,因此名为“又补”。卷首有他在道光十三年(1833)自序。序中说“垂老残年,无可遣日,翻阅惠氏补
一卷。见《说文浅说》。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