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纂言

易纂言

十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今属江西抚州)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至元中,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至大元年(1308年),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英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卒,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元世说经,北有许衡,南有吴澄,尤以吴澄影响最大。吴澄是朱熹的四传弟子,以绍朱子之统为己任。黄百家于《草庐学案》评论说:“朱子门人,多习成说、深通经术者甚少。草庐《五经纂言》,有功经术,接武建阳(朱熹),非北溪诸人可及也。”但他一度任教国子监,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又谓“学必以德性为本”,反映了元代理学朱陆合流的趋势,对后代有一定影响。吴澄著述甚丰,《四库全书》收入十余种,《易纂言》是其主要代表作。倪氏钱氏《补元志》、朱氏《经义考》俱作十卷。至治三年(1323年)□观生《跋》说:“先生著是书,几四十年,其间稿成改易者凡数四。壬戌(1322年)秋,书成,然未尝以示人。明年春,观生固请锓诸梓,以示学者”。又说:“尝闻诸先生曰:吾于《易》书,用功至久,下语尤精。其象例皆自得于心”。“又曰:吾于《书》有功于世,视《易》为尤小;吾于《易》有功于世为甚大”。是其自待也不浅。澄又自为《序说》云:“自魏晋诸儒分彖、象、文言入经而《易》非古,注疏传诵者,苟且因循,以逮于今。宋东莱吕氏始考之以复其旧,而朱子因之,第其文阙衍谬误,未悉正也。今重加修订,视旧本为精善,虽于大义不能有所损益,而于羽翼遗经,亦不无小补云。”此书篇第悉依朱吕古本,而以《系辞上传》所释上经八卦九爻之辞、《下传》所释下经八卦九爻之辞,定为错简,移置于文言传后,而尽删去“子曰”字,则又大变朱吕之旧矣。其体例,经文则每卦先列卦变主爻,每爻先列变爻,次列象占。十翼亦各分章数,其训解各附句下,音释考证则经附每卦之末,传附每章之末。澄于诸经,好恁臆点窜,唯此书所改、多有根据。如将师卦“丈人吉”改为“大人吉”,据王肃本;将小畜卦“舆说辐”改为“舆说輹”,据许慎《说文》;将“尚德载”改为“尚得载”,据京房、虞翻、子夏本;泰卦“包荒”改为“包”,据《说文》及虞翻本;将大畜卦““曰闲舆卫”改为“日闲舆卫”,从郑玄、虞翻、陆希声本等等。故四库馆臣评论说:“其解释经义,词简理明,融贯旧间,亦颇赅洽,在元人说《易》诸家,固终为巨擘焉。”此书元刻本已佚,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据焦竑所藏本刻印,前有焦氏序,凡十二卷。清康熙中刻《通志堂经解》本十二卷首一卷,下经佚。《四库全书》本作十卷,误。《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又作十二卷。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亦收入。

猜你喜欢

  • 格古要论

    三卷。明曹昭(生卒年不详)撰。曹昭,字明仲,松江(今上海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共三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古窑器、古漆器、锦绮、

  • 四书辨误

    一卷。辨异 一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系其门下士从《四书大成直讲》中录其关于误者五十条,关于辨异者五十条,汇为一集。书中所辨,率属性理,不涉考据,如辨“性”字,谓理在令中曰性。所辨诸说

  • 张泗州事辑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年谱》)撰。谱主张佩芳(1732-1793),字荪圃,号卜山,山西平定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历任安徽歙县、合肥知县,寿州、泗州知州等官,著有《陆宣公翰苑集注》、

  • 梅翁诗钞

    十五卷。《诗补遗》一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诗钞》十五卷,《补遗》一卷,均由门人张士珩校刊,并作跋介绍书中内容。集中有四言诗,如《庚戌黄楼寿苏百韵》;五古诗如《和杜北征八哀》;

  • 张考夫遗书

    五卷。清张履祥(1611-1674)撰。张履祥字念夫、考夫,号杨园。浙江桐乡杨园村人,家境贫寒,九岁丧父,其母安慰他说:孔孟也是幼年丧父,只因有志,便成为圣贤。1642年,他三十二岁,在杭州灵隐寺与黄

  • 文选旁证

    四十六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制义丛话》、《楹联丛

  • 昭德新编

    三卷。北宋晁迥(951-1034)撰。晁迥字明远,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自其父始徙居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后为翰林学

  •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

  • 德阳县新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显忠纂修。裴显忠,曾任德阳县知县。此篇继吴志而作,相距只二十五年。盖裴氏任县令六年,以身之所经历,耳目之所见闻,取前志删繁订误,以续以补,不相沿袭,故别于旧志曰新。其门类则斟酌

  • 地理质学启蒙

    七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译。不著撰人。原书是一部言地文学之书,为方便中国读者,艾约瑟在翻译时一分为三:《地志启蒙》、《地理质学启蒙》、《地理启蒙》。《地理质学启蒙》是关于地质学的通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