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沈氏义疏
二卷。北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沈重生平及著述见前条。是书较王谟辑本收取较宽。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二卷。北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沈重生平及著述见前条。是书较王谟辑本收取较宽。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一卷。清姜国伊撰。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倡明绝学,《大学》用程氏改本,致使后儒所疑。旁门邪说,转得窃古本《大学》,以诋毁吾道。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曾的旧说,乃于《大学》后六篇,仍用朱注,并附己说以明之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
①十卷。清张三俊修,冯可参纂。张三俊,三韩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郯城县知县。冯可参,福建邵武县人,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考《郯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颜若愚,再修于此
三卷。清代于准撰。此书分十一门类摘录历代诸儒家的修身处事格言编辑而成。十一门类为:“幼学养蒙”、“闲家善后”、“士子守身”、“缙绅居乡”、“以道事君”、“任职居官”、“劝谕愚民”、“慎重刑狱”、“善俗
共十三卷,明桑绍良撰。绍良字遂叔,湖南零陵人。《青郊杂著》又称《声韵杂著》一卷,是一部韵学杂著。《文韵考衷六声会编》一卷,是一部与《青郊杂著》互相配合的列字详尽的韵图。桑氏用十八部四科五位五品六级等概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
四卷,附录一卷。明喻仁(生卒年不详)、喻杰(生卒年不详)同撰。又作六卷。喻仁字本元,号曲川,喻杰字本亨,号月川,南直隶六安州(今安徽六安)人。二人均为当时著名兽医。此书内容四卷本(丁宾序)和六卷本(许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四卷。清冯善征(?-1922)撰。冯善征字子久,江苏南通人。优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荐举经济特科,廷试列高等,以知县分发四川,补云阳县,莅任一载,廉政爱民,颇有政声。后递进阶比道员,谢所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