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经补考

石经补考

十二卷(道光八年刻本)。清冯登府(1783-1841)撰。登府字云伯,号柳东,浙江嘉兴人,嘉庆庚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宁波府教授。著有《三家诗异文疏证》。此书共七项内容:《国朝石经考异》二卷;《汉石经考异》二卷;《魏石经考异》二卷;《唐石经字辨》一卷;《后蜀石经考异》二卷;《北宋石经考异》一卷;《南宋石经考异》二卷。按,清石经于乾隆五十八年勘定立石。蒋衡所书,依唐开成石经,参以各善本,多所订正。彭元瑞曾撰《石经考文提要》十三卷,以证校正所自。当时因急於告竣,未及尽改。嘉庆八年奏请重修,复命廷臣磨改,以期尽善。故前后拓本不同。此编从改定石本,以各石经及宋本考证明闽监毛本之讹,间采彭氏《提要》及阮元《十三经校勘记》,以核其同异。故此书最为详善。然而蒋衡书法虽工,但疏于字体,如以“”代“墉”,省“箧”成“”之类,尚未能纠正。又洪适《隶释》所载汉石经残石无《周易》,故此书惟录陆氏《经典释文》所引石经《系辞》“先心”一条。陆氏是隋唐间人,所见必定是熹平石经。近岁出土的汉石经残石,有《周易》的《文言》和《临》、《观》、《噬嗑》、《贲》、《剥》五卦的遗字,这些则是冯氏所未见的。又此书之《仪礼》下引洪氏的话说,石摩灭,字画比他经不明白,并无古今文之异,故不复具释等等。近岁出土的汉石经残石,有《仪礼·乡饮酒礼》,其“僎者降席”,今本“僎”作“遵”,郑注:“今文遵为僎”,此与郑注合。这也是冯氏所未见的。洛阳新出土的魏三体石经,也是《尚书》《春秋》,但其内容都是《隶续》及苏望民刻本所无的。至于其《唐石经误字辨》,则认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所勘未尽,而其间亦有以为误而非误的。这些内容,据冯氏自序,是其友李贻德校勘的。蜀石经,则除《毛诗》而外,仅存《周礼》残碑、《左传》残碑及所采《尚书》遗字、《毛诗》遗字、《左传》遗字、《论语》遗字而已。而刘体乾的《蜀石经》(八册,庐江刘氏影印本)则有宋拓本《周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经、注加在一起,共有四万六千四百余字。恐怕以后的搜集,再也不会有多于此了。关于《北宋石经考异》,据冯序称,吴山夫《金石录》载,颜贾亲向开封府学拓得的嘉祐石经,尚有《周易》二碑,即《升》、《困》、《革》、《鼎》、《未济》五卦及《系辞》前七章;《尚书》三碑,存《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縢》、《康诰》、《酒诰》七篇。但等到毕沅为官中州,亲向开封学官询问时,碑已无存。只有陈留仅存《周礼》卷一及卷五中数碑。钱大昕《金石跋尾》所言亦同。其实开封府学尚有《孝经》残碑,自第十章“在丑恶不争”至第十四章“居家理上”。陈留《周礼》残碑,则共有二十石,已移往开封。南宋石经今在杭州,在冯氏之时虽存八十六石,但诸经皆非足本。《礼经》只有《中庸》。诸碑亦已漫漶。冯氏就所可识者,考其异同,间或采取见于他书的遗字补充进去。冯氏对于石经,可谓用力甚勤了。又,冯氏此书尚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郑堂读书记

    七十一卷。清周中孚撰。周中孚(1767-1831),字信之,别号郑堂,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少即好学,遍求诸史艺文志,致力目录校勘,尤重汉唐存佚考证。嘉庆元年(1796)被选为贡生,后屡试不第。客居上

  • 对属发蒙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全书共分八十一门。其分类颇为琐屑。如节候门,有云上数目下之节候。如三春、三冬之类。又云上虚字下节候,如新春、先春之类。又云上节候下声色,如春光、春容之类。亦为一本俗书。

  • 知非录

    二卷。明黄时耀(生卒年不详)撰。黄时耀,字德韬,号我素,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共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分立志、为学、存心、检身、处家、应世六个子

  • 亢仓子洞灵真经

    见《亢仓子》。

  • 庚桑子

    见《亢仓子》。

  • 闽书

    一百五十四卷,明何乔远纂。何乔远,福建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刑部主事。累擢礼部郎中,后因触犯宦官,被谪为广西布政司,不就归里,泰昌年间,召为太仆少卿,崇祯二年,再次引归。居家期间,博览

  • 范县志

    ①三卷。清霍之琯修,李简身纂。霍之琯,山西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出身进士,以广西柳州府推官裁缺改授范县知县。李简身,山东新泰县人,由岁贡康熙四年(1665)任教谕。霍之琯接修志檄,征得万历旧志,以此

  • 竹山县志

    ①三十卷,清贾待聘纂修。贾待聘,山西夏县人,进士,官竹山知县。县有志,皆亡轶无存。康熙十八年(1679)贾待聘任竹山知县,亟为创修,历三年,成书。《竹山县志》康熙二十一年(1682)抄本。明代兵燹,庐

  • 辨定祭礼通俗谱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

  • 释门归敬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