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粤匪纪略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生才供词》、《邸抄》,再参以见闻成书,题为《粤匪南北滋扰纪略》,叙事到当时李开芳退守冯官屯。咸丰五年(1855)二月,姚宪之调任莱阳知县,继续编写,年底结稿付刻,题名《粤匪纪略》,内容叙述到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在冯官屯失败,以及这年十月长江战场的情况。书中记述太平军进入湖南前的情况多有失误,自湖南以下情况大体属实。该书有北京图书馆藏《蛮氛汇编》抄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山东近代史资料》第一分册节录本。②一卷。清萧盛远撰。萧盛远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他原为江西莲花厅照磨,后随和春由广西至江南大营,办理文案,保至监司大员,任安徽庐凤道道员,是清政府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的重要幕僚。同治二年(1863),他以十年经历及见闻著成此书,并呈曾国藩。该书记事起道光三十年(1850),迄咸丰十年(1860),包括这期间的永安、武昌之战,南京、扬州、镇江、上海之战,黄河流域及长江上游之战,江南大营两次溃败和太平军克苏、常等,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清军绿营兵对抗太平军的过程。其中太平军永安突围、攻克武昌、二破江南大营的经过,以及和春陷庐州的战事,多为它书所不载。由于萧盛远几次被参奏撤职,官场失意,所以书中对绿营将领以及和春多所暴露,有助于人们了解统治集团的内幕。该书有北京修绠堂藏抄本,《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据以收录,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③一卷。清张晓秋撰。张晓秋生卒年不详,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该书成于咸丰五年(1855),记述太平天国人物、官职、钱粮和各项制度等。书中分二十三小目:逆首、从逆、军制、贼众、女众、贼粮、火药、城守、贼营、水战、陆战、水营、土营、木营、织营、贼情、冠服、杂制、贼目僭名、贼目杂职僭名、洪逆处贼目、杨逆处贼目、陷江宁时十二僭丞相等。附录有:各省义民谋同应未成被害录;记夏家铣草四海之内有东王诗。该书是研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有咸丰五年(1855)稿本。

猜你喜欢

  •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

  • 瑶石山人稿

    十六卷。明黎民表(约1549年前后在世)撰。黎民表,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从化(今属广东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授翰林院孔目,历吏部司务,官至河南布政使参议。民表好读书,诗与

  • 永清县志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

  •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 张子渊源录

    十卷。清代张鏐编。张镠号紫峰,雍正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此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张载的学说。全书仿朱熹《近思录》等书的内容,摘录张载的言论并结合程颐、程颢、朱熹等人的有关论述汇成此书。计有《西铭》一卷,《正

  • 韵镜

    一卷。现存最早的韵图。作者已不能确知。传本卷首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麟之识语,及他在嘉泰三年(1203年)的序。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有争论,罗常培《通志七音略研究》云:“等韵图肇自唐代,非宋人

  • 读易镜

    六卷。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江苏常熟人。此书全按今本次序,每一卦为一节,经文列在前面,讲义列在后面。讲义高经义一格,全是缮写时文的方式,其说均随文敷衍,别无发挥,经文旁加圈点,讲义上缀评语,也是全用

  • 后知不足斋丛书

    八函,七十六种,一百七十一卷。清鲍廷爵编。鲍廷爵字叔衡,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浙江候补知县。鲍廷爵的父亲鲍振芳也是一位藏书家,收集古籍甚勤,鲍廷爵承其父志,继续收集古籍,进行校勘,成《后知不足斋

  • 陶山集

    十四卷。宋陆佃(1042-1102)撰。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任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神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因欲起用元祐党人,遭谗,贬为中大夫,知亳州。

  • 刘祁北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国维生平详见《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条。刘祁,字京叔,山西浑源人,事迹见《金史·文艺传》。元兵入汴,祁遁归乡里,后复出就试,在元南行省幕府为僚。著有《归潜志》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