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七十八卷。明薛己(1488-1558)撰。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医学丛书。吴琯辑。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父薛铠,精通医理,尤以儿科见长,为当时名医。己幼承家学,医学造诣较深,初以疡科知名,后又以内科著称,并兼通妇、儿、五官各科。对外科、口齿、骨科亦颇有研究。正德年间(1506-1521)被选入太医院为御医。后升为太医院判。嘉靖(1522-1566)年间又任太医院使。中年告归,致力于著书立说。薛己治学极为刻苦,《保婴撮要》林懋序说,他曾偶见薛立斋在家中“蓬头执卷,抽绎寻思”地研究医学。著有《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痘疹撮要》、《本草约言》、《正体类要》、《内科摘要》、《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家居医录》、《保婴金镜录》、《薛氏医案十六种》等书。另有校订旧本、附以己说者,如校注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外科精要》,王纶的《明医杂著》,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杜本的《伤寒金镜录》,以及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倪维德的《原机启微》,朱震亨的《平治荟萃》等。上述医书大部分收入《薛氏医案》中,各书显著特点是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为说明理、法、方、药的依据。同时薛己在论述中,既熟悉前代医家各科治疗理论,又不拘泥于成方经方,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其学术特点主要为:注重后天脾胃。薛氏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脾胃内伤论的观点,同时又提出自己见解。其治疗亦不限于李东垣之法。用药上多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以补脾胃阳气为中心。注重先天肾命。薛氏对肾命学说的认识,虽不如其后的赵献可等人,但后人多受其影响。薛氏继承并总结了前人对肾命认识,主张补肾应以温补为主。在辨证施治上重视调理后天脾胃和先天肾命,注重甘温,不尚苦寒,是脾肾并重的医家。薛氏的学术思想对明代以后诸家温补治虚损病证有很大的影响。此书初刊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系将薜氏父子所撰集校注的二十四种医书合刊而成。包括薛己《内科摘要》、《外科枢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女科撮要》、《保婴金镜录》等十部专著;明王伦辑《明医杂著》,宋陈自明撰《外科精要》,陈文中撰《小儿痘疹方论》,倪维德撰《元机启微》,陶华撰《痈疽神秘验方》等十一种校注本,另有其父薛铠所辑校的《保婴撮要》、《本草发挥》、《十四经发挥》等书。涉及宋、明两朝医家之内、外、妇、儿医著,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刻本,1926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东原集

    七卷。明杜琼(1394-1474)撰。杜琼,字用嘉,自号鹿冠老人、东原耕者,江苏吴县人。博综古今。知府况钟两荐之,固辞不出。其一生持方竹杖,出游友朋之间,归而粗食淡饭,怡怡如也。著有《纪善录》、《耕余

  • 书蔡传附释

    一卷。清丁晏撰。乾隆中叶以后,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十分冷落,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此书则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中解释较好者,全部标了出来,比如《舜典》,今文

  • 新修菏泽县志

    十八卷,之首一卷。清凌寿柏修,叶道源纂。凌寿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监生出身,光绪九年(1884)任候补知府知菏泽县事。叶道源,宿迁人,举人出身。光绪九年,凌寿柏掌菏泽县,下车后检阅邑乘,见菏泽县志

  • 刑法叙略

    一卷。旧题为宋刘筠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今考其文,即册府元龟刑法一门之总叙也。”可见,《刑法叙略》并非刘筠之作,而是由官府颁行的刑法的总论。《刑法叙略》曾载入曹溶的《学海类编》中,《四库全书》

  • 孝经刊误辨释

    一卷。清唐文华撰。唐文华字宗舜,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官宁远训导。著述有《孝经刊误辨释》一卷。《孝经刊误》为朱熹所作,含经一章,传十四章,刊去经文二百二十三字以求贯通,条理精密,颇为宗朱者所称道。唐文

  • 交翠轩笔记

    四卷。清代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字西雍,号匏庐,嘉兴人(今属浙江),官至江西道员。著有《论语孔注辨伪》、《说文古本考》、《常山贞石志》、《铜熨斗斋随笔》等书。此书是作者官居大名时所撰写的,交翠轩为

  • 王文正公遗事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

  • 南菁札记

    十四种,二十一卷。清溥良编。溥良,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官三等奉国将军,理藩院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此书是溥良督学江苏时所编。南菁讲舍为瑞安黄体芳所设,后长沙王先谦继之,提倡宗风,聚集了许多学者,丛

  • 诗原

    二十五卷。清顾大申(约1662年前后在世)编,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雉,一字见山,华亭(今属上海)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拔擢郎中,分司夏镇河道。大申将公费节省,筑镇城,设两湖书院,人皆

  • 石顽老人诊宗三味

    见《诊宗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