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疑

说文疑

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是书依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故分卷亦依李焘之数。每卷补遗,附于卷末,不另为卷。卷末另附《汉书》古字及音义异同诸字,与全书正文并不相干。没有凡例,惟开卷署曰:“《说文》何可疑?疑其见淆于后人也,义有未安者,存之以待析。形声讹谬戾于许书者,附录焉。”由此可知其书题名义、撰述之旨。编中所疑见淆于后人者,如谓:“字之繁多,从谐声而起,汉人已不免妄加,后人复任意乱之,《说文》遂不可读矣。如字义从风概加以风,从雨者加以雨,从水者加以水,从人者加以人,从女者加以女之类。”此无名氏竟不知,本字之外,依类加形,即许慎所谓“凡某之属皆从某”,乃是六书演进之通例。秦汉之前已然,怎能谓“皆后人所乱”?所疑义有未安者,如于“稽”字谓:“许氏训义,未醒出从尤之义,旨声亦属牵强。当是从尤从旨禾亦声,盖尤异也,旨美也,人于尤异旨美者,必留止而加察,故有稽留、稽考、稽察诸意。”不知禾为木曲头,止不能上,“稽”字从之,即从其义;尤从乙,乙象草木冤曲,亦与禾曲头止不能上同义,所谓乙欲出而见阂也,故又从尤;旨声古与稽近,耆老之耆,即从旨声,故稽亦从旨谐声。稽从禾从尤旨声,乃两形一声之字,许氏训义训声均未误,不得谓其义有未安。从此例可见,作者无名氏尚未通《说文》,方有如是之疑。《稷香馆丛书提要》谓其“剖析形声,不让来哲。盖于全书所疑,未尝细核也。”从其始东终亥的编次推断,此无名氏当为雍正、乾隆时人。编中已引大小徐之说,可证大徐校本、小徐《系传》均已寓目,并非仅见《五音韵谱》者,故其时代不当在雍正以前。是书有《稷香馆丛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辽阳吴瓯据稿本影印。

猜你喜欢

  • 经书卮言

    一卷。清范泰恒(生卒年不详)撰。泰恒字无崖,籍署河内(今河南沁阳),乾隆十年进士,官崇义知县。除本书外,还有《燕川集》十四卷,《燕川诗集》一卷。泰恒本书大体上是以文体论经,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其根

  • 读道德经私记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 诊家枢要

    一卷。元滑寿(详见《难经本义》)撰。此书专论脉诊,系作者吸取前人成果并结合自己实践体会撰成。全书共六篇,分别为脉象大旨、脉诊之道、脉象阴阳类成、妇人脉法、小儿脉法、诊家宗法。其中阴阳类成篇阐述精详,其

  • 经义亭疑

    三卷。清末蒋楷撰。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取《尚书》“舜典”、“大禹谟”、“康诰”、“吕刑”诸篇及《春秋左氏传》《周礼·秋官》《礼记·王制》中涉及刑律的内容,遍考经子史传,

  • 春秋参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作者对其中自己认为确有不当之处虽也略加批评,但必援引朱熹之说为言,藉以表明自己恪遵胡《传》,未敢逾越。卷首且立纲领三十三条,所录

  • 西涧草堂集

    四卷。清阎循观(1724年-1768年)撰。阎循观字伊高,一字怀廷,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循观省身克己,刻苦自立。著有《名人小传》、《见闻随笔》、《毛诗

  • 李湘洲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李腾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李腾芳,字子实,湖南湘潭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李湘洲集》。其学宗王守仁,故此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

  • 镜倚楼小稿

    一卷。清章孝贞撰。章孝贞,生卒年不详,字静仪,又字味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章俊民之三女,上元周观模之妻。此书嫏嬛别馆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国朝闺阁诗钞》第十集中,共选诗十六首。

  • 人海诗区

    四卷。不著撰人姓名。其诗四卷。分为都城、宫殿、桥闸、祠墓、苑囿、驿馆、园亭、坊市、几甸、边障、山峪、水淀、岁时、风俗、寺观、杂咏等十六类。杂咏又分为绝艺、仙释、花卉、品味、器用、漕运等六种。其都城、宫

  • 声韵辨

    八卷。清谭宗撰。谭宗初名立卿,字九子。后更今名,字公子,号曼方野老。馀姚(今浙江馀姚县)人。工诗古文,精六书音律,为黄宗羲所称。尚著《唐律秋阳》十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者为旧钞本。该本有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