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过庭诗话

过庭诗话

二卷。明刘世伟(详见《厌次琐谈》)撰。是书卷首有嘉靖丁巳(1557)阎新恩序,刘称世伟之父为宁国君冷庵翁,故所著诗话名曰“过庭”。其大旨谓“后学看诗话,当以严沧浪为准。最可恶者为惠洪《冷斋夜话》,于汉魏唐人好诗不曾理会一句,其所论皆苏黄之恶诗。大抵宋诗远不逮唐,亦由苏黄共坏之”云云。然据其全书,则皆拾七子之绪余,实于汉魏盛唐无所了解,于宋诗亦无所了解。观其论绝句,有绝前四句、后四句、中四句诸体,知其是不知先有绝句,后有律诗。其诋唐诗称僧为公、为师,实为愚阔。古人称谓,例皆相尊,风气如此,不必深责于唐人。其论古乐府一条,甚至称“山上复有山”为字谜之祖,尤疏陋。《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奈何天

    二卷。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荆州男子阙素封,早失父母,家富而貌丑,为人忠厚老实,平生多行善事,或输粮于官,或焚券免债。前后曾娶三房妻子,皆因嫌其貌丑而不与其同居,避于书房之中,礼拜菩

  • 春秋经传集解

    三十卷。杜预(222-284)撰。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西晋著名经学家和重要将领,宣帝司马懿之婿。杜预博学多通,泰始中为河南尹,秦州刺史。迁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

  • 汲古堂帖

    六卷。明董其昌书,为董氏五种自刻帖之一。该帖中有董氏自跋,记述帖名由来及成帖经过。此帖成于崇祯四年(1632),其中所收尽为董氏晚年闲暇时所临仿的晋唐人书迹,书后又系以短评。记述书学妙悟,足以启发后世

  • 古本大学集说

    ① 三卷。清王訢撰。訢字澹游,安徽涂阳人。是书前有王祁序及訢自序,及例言。大旨以王阳明《大学古本》为主,兼旁采讲古本诸家,采摘汇荟以成此书。故首列《大学古本》原序,次列阳明所定《大学古本》全文,又次摘

  • 艺术丛书

    四十五种。不知编辑者姓氏。该书分五类,其中书学五种(有宋陈思《御览书苑菁华》二十卷、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六卷等)、画学十八种(如清释道济《苦瓜和尚画语录》一卷、清郑燮《板桥题画》一卷、清金农《心农题画

  • 古乐义

    十二卷。明邵储撰。邵储身世不详。本书在《明史·艺文志》中没有著录。是书考辨韶乐最详,但邵储不知经传中所讲的韶乐,都是廖廖数语,毫无声律器数可以推究,他以为当时的韶乐就是如此,所以是书牵强附会之处随处可

  • 同文略例小篆通古文举要

    一卷。近代宋育仁(其生平不详)撰。宋氏著有《孝经正义》、《许氏说文解字说例》、《诗经说例》等十二种,辑为《问琴阁丛书》,刊于民国十三年(1924),此编不在其中。据说此编乃因其所撰《同文解字》而作。《

  •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

  • 洛阳县志

    六十卷,清魏襄修,陆继辂纂。魏襄,大兴籍,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进士,曾任永宁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任洛阳县任知县。陆继辂(约1775-1845),字祁生,阳湖(今武进县)人,嘉庆五年(18

  • 六书本义

    十二卷。明赵谦(1351-1395)撰。赵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字撝谦,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初修《洪武正韵》,应征入京,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不久被荐为琼山县教谕。博究经子,尤精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