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藏

道藏

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无编辑者姓名。道家经典之汇集,始于六朝,汇辑成“藏”,则在唐代开元中。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年间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均以此为蓝本。明代《正统道藏》一千四百二十六种,五千三百零五卷,《万历续道藏》五十种,一百八十卷,共收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即现在的通行本。全书分正续两部分,前部分分类较细,有“洞真部”(包括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篆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表奏类)“洞玄部”(以下小类从略)、“洞神部”、“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乙部”。《道藏》收书内容十分庞杂,这是由于道教形成与尊崇人物的复杂性影响之结果。道教形成于东汉,由于奉老子为教主,所以可说植根于春秋道家学派;道家又称说黄帝,因此有关黄帝的著作及黄老学派著作均收录为道书,包括道家诸子著作及注本、号称黄帝撰著的许多哲理、兵家、医家著述以及道教教义、符篆、仙传、山志等大量文献。其收书驳杂,虽受到历代批评,但其特点不容忽视,第一收书多而全,确为道教著作之大全,第二,所收教外古籍多“儒书古本”(钱大昕语),可以利用校勘、辑佚古籍。有些著作还有其它方面的价值,如《长春真人西游记》是有关我国西北地理的重要著作,炼丹类著作又为研究中国化学史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炼气修真类又存有生理体育等史料。有明正统中刊续万历中刊本,民国十二年至十五年(1923——1926)上海商务印馆据明正统本续万历本影印。1957年至1977年,台湾中华道教会用影印本重印,并增辑明清以来散佚道书十五种。198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三十六册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竹坡诗话

    一卷。宋周紫芝(详见《太仓梯米集》)撰。是书为周紫芝论诗之作。《二老堂诗话》载是书凡百篇,今所存只八十篇。书中论陶潜“刑天舞干戚”诗,句袭曾纮,又论王维诗袭李嘉祐,皆为大谬。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对此已

  • 天演论

    二卷。英国赫胥黎(1825-1895)撰,严复(1853-1921)译。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者。严复原名完光,字又陵,后改今名。复早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被送往英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从1895年起,

  • 沙河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杜灏纂修。杜灏,字拙初,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任沙河县令后,看到沙河旧志有很多疏漏谬误处,遂设局重新纂辑。杜灏为纂志书,亲自采访,并参考《十七史》、《通鉴

  • 大学还旧

    一卷。清王廷植(生卒年未详)撰。“还旧”意为圣人之旧,即从旧本,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以为《大学》指古圣人之学,《大学》之道,即圣人之道,纲领圣人之学,条目学圣人之学;纲领在止善,条目在格物。“大学之道

  • 为善阴骘

    十卷。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明成祖自制序。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后加以论断,并系以诗。书名取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阴意暗默,骘意定降。全意谓天虽不言,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

  • 周易诠义

    十五卷。清汪绂撰。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周子太极图说、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卷十三、十四为易学启蒙。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程传朱义两失,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全录本

  • 朱文公定古文孝经注

    一卷。宋朱申注。朱申字号、籍贯、生卒及其事迹均不可考。是书无序例,体例从古文章次,每章之后,另注今文,以为某章。惟“庶人”章,古文本分为二,而是本仍从今文作一章。章末所引诗书,一仍其旧。凡后人增添之文

  • 周易汉读考

    三卷。清郭阶撰。郭阶字子贞,水人。作者年轻时受业于刘毓崧门下,校阅易经异同,依据其师《通义堂文集》、《笔记》等书,仿照段玉裁《周礼汉读考》的体例,对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所引马融、郑

  • 墙东集

    二十二卷。明王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王澹,字澹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其身。工曲,著有杂剧《樱桃园》,一作《樱桃梦》,又有传奇《双合》、《金碗》、《紫袍》、《兰佩》等,散

  • 酒边词

    二卷。宋向子諲(1086-1153)撰。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今四川忠县)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元符初,以恩补官。南渡初,历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事迹载《宋史》本传。向子諲晚年以忤秦桧致仕,卜筑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