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文集
十六卷。宋祖无择(1006-1085)撰。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进士及第,历官龙图阁学士,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忌,谪忠正军节度副使,移知信阳军。祖无择受经于孙明复,而文章则传自穆修。与梅尧臣、文彦博等名人贤士交游甚厚,常写诗文赠答。曾与文彦博等九人为“真率会”,当时推为盛事。无择为文峭厉劲折,与尹洙不相上下。是集中诗一百二十三首,文四十二篇。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附录》一卷,见《宋人集丙编》。
十六卷。宋祖无择(1006-1085)撰。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进士及第,历官龙图阁学士,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忌,谪忠正军节度副使,移知信阳军。祖无择受经于孙明复,而文章则传自穆修。与梅尧臣、文彦博等名人贤士交游甚厚,常写诗文赠答。曾与文彦博等九人为“真率会”,当时推为盛事。无择为文峭厉劲折,与尹洙不相上下。是集中诗一百二十三首,文四十二篇。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附录》一卷,见《宋人集丙编》。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
七卷。明诸大伦撰。大伦字白川,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万历进士。事迹无征,仅据书卷首语定为诸大伦。此书依易经原目分上经、下经、上系、下系、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卷,按节逐句解义,以备科场之用,而非专家
见《南北两宋志传》。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朱熹、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魏裔介、成性等人的学说,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推崇陆王学派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说。书后
十二卷。明闵元衢(生卒年不详)撰。闵元衢,字康侯,自号欧余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自以为终身不第,有似罗隐,乃著《罗江东外纪》,另著有《欧余漫录》、《吴兴艺文补》、《增定玉壶冰》等。乌程县有座升
四卷。清祝德麟(1742-1798)撰。祝德麟,字趾堂,号芷塘,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十三岁补诸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广道御史等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乞归,
①二十卷。清魏绾主修,陈张翼纂。魏绾,平越(贵州福泉)人,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南海知县。陈张翼,浙江人,举人,广东知县。南海,南海郡番禺县地,隋析置今县。宋有《南海志》十二卷,元有《南海县志》
一卷。晋陆机(261-303)撰。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少时任吴牙门将,年二十吴亡入晋,曾任郎中令,相国参军、中书郎等职。机一生著述颇多,除《陆氏要览》外,还有文集四十七卷,后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钮传善修,李炳灵、杨藻纂。钮传善,曾任德阳县知县。李炳灵,教谕。杨藻,邑人,拔贡。此篇盖续裴志补记六十余年之事迹,门类一仍其旧,卷帙减于旧志二卷。《德阳县志续编》光绪三十一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