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師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桓叔成师之后,见《世本》(17,60)。【变】 晋时公师藩,为成都王颖部将,为避景帝司马师讳改姓公帅氏(17,62)。【人】 公师偶,春秋时粤人,越大夫(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世本》云: “晋穆公之子桓叔成师之后。”
晋代有公师·彧,襄陵人; 南梁有公师·蕃,为将。(按: 《姓氏词典》注: “春秋时晋有公师彧、公师蕃。”误矣。)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桓叔成师之后,见《世本》(17,60)。【变】 晋时公师藩,为成都王颖部将,为避景帝司马师讳改姓公帅氏(17,62)。【人】 公师偶,春秋时粤人,越大夫(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世本》云: “晋穆公之子桓叔成师之后。”
晋代有公师·彧,襄陵人; 南梁有公师·蕃,为将。(按: 《姓氏词典》注: “春秋时晋有公师彧、公师蕃。”误矣。)
读音:Báinán【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白男氏,见《路史》(17,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路史》云:“源于芈姓。楚公族之后。”疑又写作“白南”。
读音:Kuāěrdá【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变】 ①一作〔夸尔达〕(180,260)。②清满洲镶白旗中有侉尔岱氏(259),〔侉尔岱〕似即夸尔达之异译。清代满族
读音:xiàn姬姓,晋献公之后也。(见《风俗通》)
读音:Dǔyǐn【综】 景颇族姓。世居云南梁河县邦角乡,汉姓为孙(168)。
读音:Gōngxù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续通志·氏族略》亦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称: “东汉时有公绪恭(见 《急就篇》),当为此姓之始。”
读音:Xiāo【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uán【源】 ①以所居为氏。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1,6,15,21,60)。②楚鬻熊之后为圈氏。又,郑穆公之子圈之后亦为圈氏。圈姓之后因避难改为园氏(60,62)。③园,春秋时楚
读音:Fùjiā【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化连布之妻为富佳氏(260)。
读音:Hétuō【综】 清正蓝旗满洲前锋锁南之妻为和托氏(260)。又,清镶蓝旗蒙古马甲长宁之妻为何托氏(260),〔何托〕似即和托之异译。
读音:Ránfū【综】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四川甘洛有此姓(2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