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宿

宿


读音:Sù

宿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风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其中伏羲氏的后人被封于宿(今山东东平东),建立宿国。其公族后代遂以国名为姓,称宿姓。二是源自赐姓,南北朝时,北魏皇帝赐刘子文为宿氏。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北魏鲜卑族有宿六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宿姓。

宿姓发源于山东东平,并在此地形成宿氏望族。到了汉朝时期,宿氏又在河南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扩散到山西及江南和东北地区。

宿姓历史人物有宿瘤女,战国时齐国东郭采桑之女。齐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争相观之,唯宿女采桑如故,王以为此女有大志,与众不同,遂立为后。宿仓舒,汉尉氏(今属河南)人,汉代孝子,出身贫寒,因食不果腹而自卖为奴,侍奉颍川王氏,后累官上党太守。母亲去世,他也悲恸而死。宿进,明代人。为人忠实耿直,疾恶如仇。当时刘瑾专权,宿进三次弹劾无果,后刘瑾不轨事发,宿进不仅弹劾依附刘瑾者,还建议对因反对刘瑾而死之人从优抚恤,触怒武帝,被廷杖革职,当时人均赞叹他直言敢谏。

宿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六位。


【音】 宿氏有Sù、Xiù二音(15)。参见宿(Xiù)。【源】 ①系自风姓。周武王封伏羲之后于宿(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20里之无盐故城),后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1,12,17)。②蜀宿进之后,见《程启充墓志铭》(60,62)。③北魏时改鲜卑族宿六斤氏为宿氏(17,44)。④北魏吏部尚书宿石,北魏朔方人,本拓拔部,其祖若豆根,明元帝赐姓宿氏(17,60,61,69)。又赐刘子文为宿氏(60)。⑤清满洲八旗舒穆禄氏后改为宿氏(180)。今满族姓(344)。【变】 有音讹改为粟氏者(60,62)。【望】 河南、东平(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宿仓舒,汉时尉氏人,累官上党太守(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乐亭,内蒙古之包头,山东之平度、昌乐、平邑、东平,山西之大同,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风姓,伏羲之后,武王封之,使主太昊与济水之祀。宋人迁之,不复见。《左传》 云: ‘任、宿、须句、须臾、风姓。’杜预云: ‘宿国在东平无盐县,故城在郓州须城东三十六里。’ 子孙以国为氏。” ②又注: “宿六斤氏改为宿氏。”“宿六斤”,代北三字姓。当为鲜卑姓。③或为刘姓所改,《姓氏考略》据 《魏书》 注云: “后魏赐刘子文为宿氏。” ④或为若豆根氏所改,《中文大字典》 据 《魏书·宿石传》 注云: “北魏吏都尚书宿石,祖姓若豆根,石父宿沓干。世祖时为虎贲幢将,从征平凉有功。赐姓宿氏。”

一音xiù。亦现行姓氏。

汉代有宿祥,雁门太守; 后汉有宿仲谈; 宋代有宿千之; 明代有宿进,弘治进士 (按: 一说为 “正德”进士); 又有宿椿、宿应参,嘉靖进士。

猜你喜欢

  • 乐尹

    读音:yuè yǐn楚昭王以钟建为乐尹,后代焉。(见《元和姓纂》)

  • 伊布葉爾

    读音:Yībùyé’ěr【综】 清驻防索伦正蓝旗有伊布叶尔氏(250,260)。又,清驻防索伦镶蓝旗有依卜哲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依卜哲尔〕似即伊布叶尔之异译。

  • 读音:Sài【源】①汉族姓(23)。亦见《姓苑》。明时河南南阳府有赛氏(21,24)。②匈奴以赛典(亦称赛典赤)为贵族,后有赛氏(17,62)。③金时有赛剌者,其后以赛为氏(60)。④回(105)、蒙

  • 读音:tún【音】 屯作姓时有顿、豚两音,见《康熙字典》(80)及《姓氏纷解》(25),宜分两姓,参见屯(Tún)氏。【源】 相传黄帝之裔少昊氏良佐浑沌氏之后,子孙去水以屯为氏,见《风俗通》(6,12

  • 忽兒察

    读音:Hūérchá《姓氏词典》引《新元史》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儿察·忽思。”未详其他。

  • 吔咥

    读音:Yědié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上音 ‘野’; 下音 ‘絰’。”《姓氏考略》注“野咥”云: “后魏姓。一作 ‘虵絰’; 又作 ‘吔咥’”。《中国姓

  • 西特里

    读音:Xītèlě【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硕代之妻为西特里氏(260)。又,清正白旗满洲护军三七哈之妻为希他里氏,正白旗满洲马甲铁昌之妻为希他力氏,正蓝旗满洲马甲伊世坦之妻为席特礼氏,正蓝旗满洲主事熙

  • 鴻蒙

    读音:Hóngméng【源】夏禹臣有鸿蒙氏,见《岳渎经》(60,62,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岳渎经》 云: “夏禹臣有鸿蒙氏。”未详其源。

  • 库成

    读音:kù chéng本苦成,方言音变为库成。(见《风俗通》)

  • 喜塔喇

    读音:Xīt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尼雅满山、瓦尔喀、蜚悠城、堵墙、大凌河、瓦喀兰、夸喇、叶赫、辉发、董鄂、扎库木、富克顺、耀州、长白山、盖吉等地(23,63,180,260)。【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