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uài

【源】 ①其先本姓师,周时卿士刘康公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之讳,改为帅氏(6,7,9,12,60)。 ②土家族姓(387)。【变】 一作率(12,21)。【望】 石城(261),琅邪(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为湖南、四川等省多此姓。两省帅姓约占全国汉族帅姓人口58%。【人】 帅範,宋时灵石人,元裕初进士(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水、傣、傈僳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音 ‘率’。亦作 ‘率’。《状云》: 本师氏,避晋帝讳,改为帅氏。” ②傣族之帅 “”,分布在云南孟连一带,汉意指第四子。傣族男子在未有子女之前,其名字构成顺序为: 排行十名。老四称“”,故称之为“帅×”。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惯,以 “” 为姓。

晋代有帅昺,为尚书郎; 宋代有帅日新、帅子连; 明代有帅性,洪武进士; 又有帅机、帅兰,俱隆庆进士; 清代有帅念祖、帅家相。

猜你喜欢

  • 伏俟龍

    读音:Fúsìló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后周大将军伏俟龙惠。”或作“伏侯龙”。盖侯、俟形近而讹,真伪莫辨,姑兼收。

  • 读音:táng【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桓公之后,食采于棠(故城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曰棠公,棠公之子无咎,随母适崔武子,遂以棠为氏(6,7,17,21,60)。 ②棠,春秋楚地,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县。

  • 读音:Chóu【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词典》引《金史》亦收。其注云: 金有酬斡,未详其源。(按: 疑“酬斡”乃金人名。)

  • 读音:Huó【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姓氏词典》引《金史》亦收,其注称: “金有活罗”。未详其源。

  • 读音:Yāo/Iau,Yau【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 莫胡卢

    读音:mò hú lú与“莫胡芦”同。

  • 读音:xiào【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孝公支孙之后,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6,7,11,17)。【望】 平原(17,418)。【布】 浙江萧山(209)、广东(92)、安徽淮南(362)、江苏

  • 光嫩

    读音:Guāngnèn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原有“别姓收养的孩子”之意; 或从汉姓“陈”。

  • 兆囉特

    读音:Zhàoluō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一作克西克腾)(23,63,260)。【变】 亦作〔兆络特〕(260)。

  • 吐盧

    读音:Tǔlú【源】 南北朝时高车部12姓,其第2姓为吐卢氏(11,17,27)。北魏关中碑文载有吐卢氏(78)。疑吐卢即叱卢。《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觿》 收注云: “高车姓,以部族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