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āng

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

方姓以河南为发祥地。西汉末年,方姓迁移到安徽歙县东乡。隋唐以前,青州(今山东潍坊)、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及北方的一些地区,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方姓入闽。明初,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清初,方姓有人迁入台湾,后有落籍海外者。可见,方姓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方姓尤以安徽、河南两省为多。

方姓历史人物有方腊,北宋末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宣和二年利用明教组织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后战败被杀。方回,元文学家。曾编《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以来律诗;选诗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创“一祖三宗”说。方孝孺,明代大臣。其文章在当时颇享盛名,后拒绝为朱棣起草登基诏书,被杀。方以智,明清之际思想家、科学家。博通经史,对天文、地理、礼乐、律数、文字、书画、医药、技勇诸科皆有研究。方苞,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重“清真雅正”。他在行文时始终以此为宗旨,文章写得雅洁精练,没有枝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风貌。方志敏,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十六位。


【源】 ①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见《风俗通》(7,17,60)。 ②相传上古皇帝神农之裔榆罔之子雷,封于方山(或即今河南嵩山西北之方山),后人以地为氏(60,62)。 ③系自姬姓。周大夫方叔,名㝨,其后以字为氏(11,12,17,60)。 ④清时云南元江直隶州新平县茄革里土把总、结白巡检司土巡检均姓方,彝族(253)。今彝族姓(130)。⑤清时贵阳府上马桥长官司为方姓土司,始姓于唐末(72)。⑥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得州(23,260)。今朝鲜族姓。⑦清满洲八旗姓方佳氏后改为方氏(180)。今满族姓(344)。⑧傣(164)、回(177)、土家(387)、蒙古(318,344)、台湾土著(65)、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73%。【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方姓被迫改姓松方、绪方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复为方氏(65)。【人】 方回,尧时隐人(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苗、彝、鲜、水、土家、布依、傈僳、纳西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云: “方雷氏之后。”方雷氏,黄帝次妃名女节,其后或简而为方氏。②又云: “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方叔乃周宣王时贤臣。③ 《姓氏考略》 注云:“榆罔之子曰雷,封於方山,后人以地为氏。” 榆罔,传说为古帝名,神农氏之后,此当系出姜姓。④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⑤或为满族姓方佳氏所改。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东汉有方济,南阳太守; 北宋有方腊; 南宋有方明; 明代有方西; 清代有方苞。

猜你喜欢

  • 額勒輝額哲特

    读音:Élèhuīézhé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260)。【变】 一作〔额尔辉额哲特〕(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 蒙格勒

    读音:Měnggélè裕固族姓氏。本为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孟”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或作“蒙戈勒”。

  • 读音:Yì【源】 ①系自曹姓。邾文公迁于绎(故城在今山东平原西北20里),因以为氏(17,60)。②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有绎氏(8,17,60,62)。【布】 浙江有此姓(231)。罕见姓氏。《新编千

  • 读音:Zhá【综】 见《中国姓氏集》(62)、《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桃园、澎湖(64,68,261)、甘肃岷县、新疆疏附(62)、内蒙古东苏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有

  • 库成

    读音:kù chéng本苦成,方言音变为库成。(见《风俗通》)

  • 春秋

    读音:Chūnqi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Lán【源】 ①战国时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城在今陕西蓝田西30里),子孙以地为氏,见《竹书纪年》(60)。②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见《战国策》(12,17)。③

  • 读音:náng【源】 ①系出芈姓。楚庄王之子贞,字子囊,贞之孙名瓦,字子常,为令尹,以王父之字为氏(7,9,11,15,17)。②春秋时齐国有囊氏(9,11,12)。【望】 楚郡(17,418)。【人

  • 煌古

    读音:台 Huánggǔtái【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归化、土默特、喀喇沁等地(23,63,260)。【变】一作〔黄古台〕(260)。

  • 泰兀特

    读音:Tàiwùtè【综】 元时人姓。阔阔出,泰兀特氏,元太祖母养子,从札木合叛附王罕,王罕败,复来归,太祖戮之,见《新元史》(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