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
【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沈阳(23,63,180,260)。【变】 后改为方氏(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富党阿之妻之方佳氏(260)。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沈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字姓“方”。见《满族姓氏录》。
【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沈阳(23,63,180,260)。【变】 后改为方氏(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富党阿之妻之方佳氏(260)。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沈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字姓“方”。见《满族姓氏录》。
读音:Lá【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ài【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86)、《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又说,清时有赉图库者,满洲正黄旗人,姓颜扎,康熙时官至太子少保。赉塔,满洲正白旗人,姓那穆都鲁,康熙时累官平南
读音:wù【源】 鲜卑人姓,见《后汉书·南匈奴传》(60,62)。北魏时蠕蠕(即柔然,参见蠕蠕姓)部人姓(242)。【变】 亦称〔勿地延〕、〔乌地延〕氏(425)。【人】 勿地延,北魏时蠕蠕部帅率众降
读音:Yī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伊尹之后。二是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伊姓今尤以河北为多。伊姓历史人物有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曾辅佐商汤灭夏,综理国事,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相。伊姓在《百家姓》中
读音:Luǒlóng【综】 彝族姓。属古候阿乌家支(375)。
读音:Xiān yú鲜于姓的成因比较复杂。相传商纣的叔父箕子在商灭后在辽东建立朝鲜国,他的子孙中又有人被封在于地,子孙因合鲜于为姓。朝鲜族中有鲜于姓。鲜于姓望族居渔阳郡(今北京附近)。鲜于姓历
读音:céng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缯氏。(见《史记·夏纪》)少康子曲列封于缯,是曰缯衍。后有缯氏、鄫氏、曾氏。(见《路史》)
读音:kù liù jīn库六斤氏改为斤氏。(见《元和姓纂》)
读音:chú cóng小邾子后有鉏从氏。(见《路史》)
读音:tún【源】 春秋时楚有扬豚尹官,其后以豚为氏(60,62)。【人】 豚少公,汉时人,见《印薮》(15,21)。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春秋)楚有扬豚尹官,(见《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