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àn

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传说帝颛顼的第五子名晏安,后人便以晏为姓氏。二是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今山东齐河西北),他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形成了晏姓的一支。

晏姓起源于春秋时的齐国,在今山东齐河一带得到了发展。历史上晏姓的望族形成于今山东一带。如今晏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为多。

晏姓历史人物有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曾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晋国联姻,向晋国大夫叔向预言齐国政权将为田氏所取代。出使楚国时足智多谋,不辱使命,赢得了楚王的尊重。虽至高官,但生活俭朴,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后人收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晏殊,北宋词人,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生性刚正简朴,自奉清俭。善于发现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自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其词作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精致婉丽。有作品《珠玉词》。为大家所熟悉的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二十四位。


【源】 ①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五子晏安,其后以晏为氏,见《世本》(60,62)。②古帝尧臣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60,62)。③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晏弱桓子之后(7,15,17,70)。④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齐郡(17,418),齐国(21,60)。【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均有此姓,三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82%。【人】 晏称,汉时司隶校尉(21)。


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县有分布,汉族姓氏。宜丰县公安局提供。

晏,一般音yàn,亦为现行姓氏,较常见。“”之ān姓,疑乃宜丰一带方音,当与“”之yàn姓同源。可能因方音异读而分姓。参见“” (yàn)条。

猜你喜欢

  • 蘇德爾

    读音:Sūdé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引林耀华《达斡尔族氏族、亲属和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收载,或作“苏都尔”、“苏都礼”、“索多理”、“索多尔”,后改单姓“苏”,盖取

  • 欧俟

    读音:ōu sì汉有欧俟氏。(见《容斋随笔》)

  • 欒書

    读音:Luánshū【源】 春秋时晋大夫栾书之后,见《姓源》(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姓源韵谱》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之后。”此当

  • 驸马

    读音:fù mǎ见《尸子》。当为掌驸马之官,子孙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 九方

    读音:jiǔ fāng【源】 ①居于九方者,以地为氏(60,62)。②古有鬼方氏,“鬼”“九”古时相通,殷商之“鬼侯”亦作“九侯”,九方氏或即鬼侯之后(26)。【人】 九方皋(一作“九方歅”),春秋秦

  • 读音:Dān【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 读音:Kǎi【源】见《姓苑》(7,15,17)、《广韵》(11,239)。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Jiǎ【源】①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6,7,9,12,17)。②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

  • 读音:Láng【综】 源出不详。北京有此姓。

  • 古里甲

    读音:gǔ lǐ jiǎ【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金史》(56,60,70)。【变】①《静修文集》古里氏名字序:吴景初请予制其子名,自叙其为女真人,其祖石伦为金大将,为金死,本姓古里,以女真诸姓今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