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曼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敖汉、兀鲁特(一作乌噜特)等地(23,260)。柰曼原为辽时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3)。在辽、金、元时称乃蛮(57)。【变】 一作〔奈曼〕(260)。【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柰曼氏(260)。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辽代部落名,入元以后,遂以部为氏;至清代,内扎萨克仍有柰曼部,亦以为氏。世居敖汉及乌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敖汉、兀鲁特(一作乌噜特)等地(23,260)。柰曼原为辽时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3)。在辽、金、元时称乃蛮(57)。【变】 一作〔奈曼〕(260)。【人】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柰曼氏(260)。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辽代部落名,入元以后,遂以部为氏;至清代,内扎萨克仍有柰曼部,亦以为氏。世居敖汉及乌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Bónù【综】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亦作〔薄努〕(160)。
读音:Jīngsūn【源】①见《姓苑》(7,9,17,60)。经氏之孙,因以为氏(60)。古人姓称孙者皆系某人之孙,因以为氏。如鲁公子驱,字子臧,而其后为臧孙氏;卫王孙贾之后有贾孙氏;宋公子督,字华父
读音:Fēi【源】 ①即蜚氏,嬴姓,见《潜夫论》(60,62)。②相传颛顼之裔,商纣谀臣飞廉之后,见《路史》(9,15,17,21)。③相传为飞龙氏之后,飞龙氏为颛顼臣朱襄氏之后裔,见《姓考》(17)
读音:Qiā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èbùkē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索住之妻为克布柯特氏(260)。
读音:shēn【源】 见《万姓统谱》(15)。或系申字加人以别申氏(63)。【布】 江西宁都(280)、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伸意
读音:tà lú代北人姓,后改为沓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bǎo宝氏,见《姓苑》。宝篆庆,元人,皇祐进士。(见《奇姓通》)▲〈元〉宝鲁,高平人,中书省检校官。
读音:Kǎěrdézī【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德都尔哈拉,汉姓为德(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德都尔“哈拉”,后或改单姓“德”,盖以其哈拉“德都尔”之首音谐以汉字“德”而为姓。见《中
读音:Jīnlèdùsū珞巴族姓氏。为奴隶氏族之姓,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之金勒氏 (族),乃氏氏连排而得——金勒,主人名,杜苏,本人始祖父。二者连排而为奴隶新姓。如有奴隶金勒杜苏·多莱,金勒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