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án

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姬姓。仲山甫受封于樊(今河南济源东南),其子孙即以封地为姓氏。二是出于子姓,商朝后代有七大姓氏,樊姓即其中之一。

传说樊姓最早发源于河南,后迁至山西、山东一带。古代樊姓望族多聚居于上党。樊姓当今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为多。

樊姓历史人物有樊於期,战国时秦国将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庇护。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请求将其首级作为信物才能取信于秦始皇,樊遂自刎而死。樊哙,汉初将领。在著名的鸿门宴中,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千钧一发之时使刘邦得以脱身,以军功封舞阳侯。樊准,东汉人。少学儒术,和帝时为尚书郎,后历任御史中丞、议郎、巨鹿太守、河内太守、尚书令、光禄勋。在巨鹿时,对内安抚百姓、发展农业,对外抵御外族入侵,境内得以安定。樊圻,江苏南京人,清代画家。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与龚贤、高岑、吴宏、叶欣等人并称为“金陵八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柳溪渔乐图》。

樊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七位。


【源】①殷民七族有樊氏,见《左传》(9,11,15,17,60)。②系自姬姓。周太王子虞仲之孙仲山甫,宣王封仲山甫于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因邑命氏(6,9,11,12,17)。③“巴郡蛮”五姓有樊(11)。④武落山出四姓,其三曰樊氏(9)。⑤前秦、隋初时陕西关中氐族大姓有樊氏(78)。⑥明、清时云南黑盐井(今禄丰西北)巡检司土巡检樊氏,系白族(253)。⑦蒙古、满(344)、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南阳、上党(17,60,418)。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7%,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3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50%。 【人】樊须,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9,15)。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灌阳,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苗、瑶、壮、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商人七族有樊氏。仲尼弟子有樊迟,鲁人,盖其后也。” 此或出自子姓?②又注云:“姬姓,周太王之子虞仲支孙仲山甫,为周宣 (王)卿士,食采於樊,曰大侯,因邑命氏。其地一名樊阳,今河南济源东南三十八里皮城是也。以樊皮居之,故名皮城。” ③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后汉书·南蛮传》载: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 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於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 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望出上党、南阳。

汉代有樊哙,沛人,刘邦部将; 唐代有樊宗师,散文家; 宋代有樊知右,长安人,四川转运使; 清代有樊腾凤。

猜你喜欢

  • 读音:Xiàng项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后为楚国所灭,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另外,还有一说认为项姓出自姓,为楚国王族后裔。项姓主要发源

  • 将军

    读音:jiāng jūn卫灵公子郢,生文子弥牟,为将军氏。(见《世本》)将军氏,卫灵公子昭生郢,郢生文,文生才芳,为将军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 哈魯奴特

    读音:Hàlǔnútè【综】 清镶黄旗蒙古领催马喜之妻为哈鲁奴特氏(260)。

  • 读音:jiǎn《吕氏春秋》云: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是姓有茧氏,邑人以人姓为名。(见《姓氏寻源》)

  • 读音:Yuán【源】 ①以所居为氏。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1,6,15,21,60)。②楚鬻熊之后为圈氏。又,郑穆公之子圈之后亦为圈氏。圈姓之后因避难改为园氏(60,62)。③园,春秋时楚

  • 洑陽

    读音:Fúyáng【综】 源出不详。疑即濮阳氏之讹。江苏高淳有此姓(305)。

  • 珠爾根

    读音:Zhūěrgēn【源】清满洲八旗姓。源自金姓阿勒根氏(23)。凡二派,出索伦、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 【变】清满洲正蓝旗中有朱尔根氏(259),正白旗满洲马甲福德之妻为朱勒根

  • 周史

    读音:zhōu shǐ【源】 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世称为周史,其后因以为氏(6,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 “周史之后,其后氏焉。” 《姓氏词

  • 伯牙吾台

    读音:Bóyáwútái《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礼部尚书泰不华,姓此氏。”(按: 疑此即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所收之“伯要歹” 之别译); 《续

  • 扰龙

    读音:rǎo lóng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赐扰龙氏。(见《风俗通》)▲<汉>扰龙宗,被董卓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