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ú

【源】 ①尧臣有毋知,作磬(古乐器)(60,62),当为毋姓之始。 ②春秋时宋公族有毋氏,见《路史》(17,62)。 ③毋丘氏之后(11,12,17)。 ④系自田氏。战国时齐宣王封弟于毋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一曰胡毋、一曰毋丘、一曰毋氏(69)。 ⑤汉鉤町侯毋波,见《汉书》(17)。鉤町即句町,在今云南句町。古句町国,源自濮,姓毋,汉时受封(146)。濮人即今德昂等孟高棉语民族之先民。【望】 昌平(17,62),巨鹿(21),平昌(21,418)。【布】 宋时蜀蓬州多此姓(12)。张澍认为蜀之母氏,为父母之母,郑氏所说非。按字书无母氏,仍从郑说作毋(60,62)。今上海、辽宁沈阳、四川成都(91)、台湾(64、68、261)、北京、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此姓。【人】 毋雅,晋时巴郡江州人,曾任涪陵汉平令、夜郎太守(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阳泉,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贵州之江口,四川之成都、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注云: “尧有毋句,作磬。” 此当为毋氏之始。②郑樵注云: “毋邱氏或改为毋氏。” ③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百家姓考略》 云: “系出田氏。齐宣王封弟于毋邱,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 一曰胡毋,一曰毋邱,一曰毋氏。” 则此之毋氏,系出胡毋氏。

汉代有毋昭裔,河北龙门人; 晋代有毋雅,巴郡江州人,夜郎太守; 唐代有毋景,洛阳人 (一云吴人); 宋代有毋湜直,龙图阁; 又有毋随,登科; 明代有毋祥、毋思义。

猜你喜欢

  • 读音:Zhǐ《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yǎn【音】 今亦音然(Rán)(324)。又音扇(Shàn)(91),且源出不同,参见剡(Shàn)姓。【源】 ①系自己姓。春秋时剡子国之后,见《姓考》(17)。②系自嬴姓。伯翳之后有剡氏,见

  • 仆散

    读音:pú sǎn金姓,望出金源。▲<金>仆散忠义,拔卢古河人,都元帅;仆散师恭,老海达葛人,太子少师。

  • 和爾欽

    读音:Héěrqí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扬什木(23,63)。【变】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额伦泰之妻为和里清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弼立克图之妻为哈尔亲氏(260),〔和里清〕、〔哈尔亲〕等似即和尔钦之异

  • 读音:Dān【源】耼,春秋时姬姓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子孙以国为氏(91)。 【变】同聃(86),一说即耽(9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又作‘耽’),但南北皆有。耼为古

  • 读音:Píng/Pyng【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鍼巫

    读音:qián wū【源】 春秋时鲁大夫有鍼巫氏(7,24,60,62)。【变】 后改为鍼氏(7,24)。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左传》注云: “鲁大夫有鍼巫氏。”

  • 读音:Róng《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Fēng酆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于姬姓。武王克商,封己弟于酆邑(今湖南永兴北),世称酆侯,其后人以原封国名为姓。酆姓较为少见,后在京兆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京兆望。酆姓历史人物有酆谋,太平天国举

  • 侯史

    读音:hóu shǐ【源】 春秋时晋国董狐世为晋侯之史官,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60)。【人】 侯史光,晋时东莱掖人,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封关中侯,后拜散骑常侍,转城门校尉,进爵临